塔爾寺曬大佛
塔爾寺去了很多次,曬大佛倒是第一次看。
曬佛,顧名思義,就是曬佛像。當然這里并不是指要將經堂里大小銅塑雕像全數搬出來,那工程可就太大了。這里曬的其實是一副傳承了幾百年的巨大的特制手工唐卡。
西藏大寺院里幾乎都有這樣一副歷史悠久的大唐卡。以前寺廟為了防止唐卡發霉長蟲,所以隔段時間便要拿出來曬上一曬。
久而久之卻成了僧人和信眾對佛祖朝拜的一種特殊方式。
天還沒亮,塔爾寺的喇嘛們就開始忙碌準備了。
當東方第一縷曙光照耀大地,佛像也將迎光展放。
隨著號角聲響起,儀式開始。光暈籠罩在他們身上,莊嚴而肅穆。
老師傅領著眾人將大佛扛上曬佛臺,人群擁碌一派熱鬧沸騰。
佛像在藏族人心中擁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這種傳承了幾百年的大佛。每個人都為能近身觸摸到佛像而感到開心。送佛的隊伍更始浩浩蕩蕩涌滿人群。喇嘛們分成兩隊。一隊負責在上方控住主軸,另一隊則負責向下鋪陳展佛。
負責展佛的喇嘛在軸前站成一條線,緩緩向山坡下后退展佛。人群密密麻麻鋪滿整個山頭,將佛像圍了個水泄不通,真是壯觀!
佛像終于展現在眾人眼前,鋪滿了整個山坡!塔爾寺有“獅子吼”、“釋迦牟尼”、“宗喀巴”、“金剛薩捶” 四種巨大的堆繡佛像,每年每次只曬一種。因此次四月十五是黃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日,所以展示的也是宗喀巴大師像。
曬佛節除了可以看大佛,還有在大經堂殿前舉行啟福降魔法會。
喇嘛們也對這法會興趣非常,和游客一起圍在四周,歡快洋溢四處。
樂隊的小喇嘛們。
獨家花絮——臺前幕后!
相信去藏地看過法會的不少,可能夠看到法會幕后花絮的卻少之又少。
這是特地請大師傅幫忙拍攝的幕后場景,非常難得哦!先看法王相!
許多喇嘛都爭著與他合影~
太后相!服裝非常華麗。我對手工的東西一向感興趣,仔細瞧了瞧,可是一針一線的金銀繡哦~
手工十分細膩,應該是上了年頭的古董,難得還保留的這么好。
太后……其實是一位相貌頗為英俊的和藹喇嘛~
這些面具都有年頭了,非常的重,所以舞者都要將頭裹上好幾層,一是防止摩擦,二是固定位置。
據說他們為了法會的表演通常要戴著面具練習好幾個月,很辛苦。
“太后的家眷們”……原來是一群穿著花布衣衫的可愛小喇嘛:)
法會開始,通常太后要先就坐。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傳下來的習俗。就服裝來說,很明顯是清朝時期滿人的服飾。
就舞步和法事而言呢,又很像蒙古族的薩滿教,而薩滿教同藏傳佛教有著悠久的源淵……
這幾個面具同其他的獸面面具不同,開口較小,呼吸也會困難些,頂著這么大的太陽,一定十分憋悶。
一個小喇嘛在法會進行到一半時突然暈倒了,被大喇嘛抱著離開了場地。人們都十分差異這突如其來的變故。
后來詢問,是因為面具憋的太久有些中暑了~還好沒有大礙,但愿他能早日康復……
文化的傳承并不容易。法會舉辦帶給了信眾朝圣的氣氛,也給了游客們獵奇獨特文化的機會。
可我依然看到不少游客在法會進行時場內竄來竄去到處游走,令人有些掃興。
而那些同樣來此參觀的外國游客,即使他們的表情寫滿對這悶長的舞蹈感到乏味匪夷所思,卻也踏踏實實的坐在自己的位置堅持到法會結束。
越是自家人,越該彼此尊重。
希望大家今后參加這樣的活動能夠注意自己的言行,顧及一下表演者和不遠千里從牧區趕來的虔誠人民的心情
想起小時候學的那首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們應用真誠與善意凝聚這個大家庭,至少,每個人都該拿出應有的誠意。
關鍵字: 塔爾寺 大喇嘛 薩滿教 藏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