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節日:古爾邦節也叫“宰牲節”
古爾邦節是我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它是伊斯蘭教主要節日之一。
古爾邦節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也稱“爾德.艾祖哈”。“爾德”的意思是節日,“古爾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獻牲”之意。因此通常把這一節日的名稱漢譯為“宰牲節”,即宰牲獻祭的節日。在我國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將其音譯為“庫爾班節”。古爾邦節的時間定在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十日。過節前,家家戶戶都把房舍打掃得干干凈凈,忙著精制節日糕點。節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嚴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新疆的維吾爾族在古爾邦節時,無論是城市或農村的廣場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麥西來甫歌舞集會。廣場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繽紛的傘棚、布棚、布賬、夾板房內,鋪設著各式各樣的木桌、板車、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備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等民族,節日期間還舉行叼羊、賽馬、摔跤等比賽活動。
同屬伊斯蘭教旗下的印度人也過宰牲節
解放后,為了照顧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度節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50年月12日頒布了《關于伊斯蘭教的人民在其三大節日屠宰自己食用的牛羊應免征屠宰稅并放寬檢驗標準的通令》,允許他們免稅屠宰自己的牛羊。
中國通用漢語的穆斯林又稱“忠孝節”。時間是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即朝覲的最后一天。是日,通用漢語和突厥語系及其他語種的各族穆斯林,盛裝赴寺參加會禮。禮畢有條件者宰牲,其中一份牲肉施散窮人,一份饋贈親友,一份留為自用,并游墳誦經,宴請親友。有的地區穆斯林在節日前齋戒10日,與“萊麥丹月”30天齋相比,少其三分之二,故有“小爾德”之稱。中國新疆地區突厥語系及其他語種的各族穆斯林,特別重視此節日,是日除盛裝參加會禮、宰牲宴請賓客外,還舉行豐富多彩的文藝聯歡和民族體育活動,歡慶歌舞延續數日,故稱為“大爾德”(即大節日)。
關鍵字: 伊斯蘭 古爾邦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