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藏寺
尕藏寺藏語稱“尕藏班覺楞,意思是“善緣富樂洲,位于稱文鄉境內,距縣城5公里。尕藏寺是稱多境內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薩迦派寺院。據傳,公元1265年八思巴返藏,途徑玉樹地區,在嘎哇隆巴(今稱文鄉)講經灌頂,聚信徒一萬余眾。由此,嘎哇隆巴更名為“稱多,并在上莊接收一名弟子,叫阿尼當巴。
三年后,阿尼當巴按八思巴在稱多修建一座“尕藏班覺楞的旨意,創建尕藏寺,并在八思巴講經的地方修建“百瑪尕寶坐臺,以示紀念。把八思巴贈送的釋迦牟尼像一尊、以金銀汁寫于黑紙上的全套大藏經、1.5尺高的合金梵塔一座、九尖搖玲一個,視為珍物,供在寺內。此后,八思巴曾向該寺頒賜命書一道,命書以蒙古、漢藏三種文字寫于錦緞之上,要求當地居民向寺院貢納酥油、黃金、青稞、牲畜等,規定任何人不得侵犯寺院,并向阿尼當巴哀噶扎巴賜給主管當地政教的象牙章和白檀木葬一枚。
在元王朝和八思巴的扶持下,該寺發展很快。元代最盛時,傳說寺院建筑從現在的稱文鄉鐘松莊一直修到峨萊山,寺僧多達1900余人。八思巴去世后,阿尼當巴哀噶扎巴還任過元朝帝師,云游薩迦、五臺山等,聲勢顯赫。
尕藏寺原藏文物極為豐富,有明代鑄造的妙金剛菩薩一尊,上有“大明永樂年施字樣;清代鑄造的無量壽佛像一尊,上有“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字樣;明代打制的銅鈸四副,其中一副鐫有“大明玄德年造字樣;明洪武年間所繡制的跳神舞衣兩件。另有傳為八思巴坐過的法臺一座。
最為珍貴的是,該寺原貢鑄有唐朝年號的一尊釋迦牟尼像,高2米許。據傳,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時,唐太宗贈一尊無底釋迦牟尼像,以示宗室女出嫁不帶全物。公主去世后,唐朝又送吐蕃釋迦牟尼像一尊,此像即尕藏寺所藏。還有歷代中央政府冊封稱多地區部落頭人和宗教上層的錦緞絲帶封誥等。
尕藏寺的活佛系統主要有阿尼當巴和羅日喇嘛。阿尼當巴系統以八思巴弟子哀噶扎巴為一世,傳有14世;羅日喇嘛系統,傳有13世。
關鍵字: 唐太宗 薩迦派寺院 釋迦牟尼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