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煙雨
西寧四面環山,城北一峰更奇。據說是千百年的風剝雨蝕和鬼斧神功,造就了這一奇峰,或狀如層樓迭起,或如寶塔凌空,因而古人有“在崖立如浮圖(寶塔)狀的描述,這就是西寧古八景中遺留最完善的一景北山煙雨,至今仍是西寧市的旅游勝地。
西寧北山又名土樓山。土樓山上曾建土樓山神祠,在神祠的舊址又修建寺廟,舊稱北禪寺,也叫永興寺。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曾記載:quot;湟水又東,經土樓南,樓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樓下有神祠,雕墻故壁存焉。quot;由此可見,北山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土樓山的古跡主要有佛寺、道觀、磚塔、洞窟、壁畫和露天大佛。經歷代的擴建增修,在峭壁斷崖間鑿成洞窟,自西向東依次分布著“九窟十八洞。洞與洞之間“天梯石棧相勾連,數里丹崖,曲經通幽。據專家實地考察,有直洞39個,偏洞18個。在洞窟前依山而建的斗母殿是土樓山上最雄偉的建筑。斗母殿正殿和附廊共17間,殿中斗母神像,四頭八臂,十分奇偉。斗母殿左前方是山門,題額“土樓觀,山門上有門樓,叫魁星樓。 在洞窟中部,有一座崖體陡然突出,高數百米拔地而起,形成露天金剛,這就是西寧人叫的“閃佛。露天金剛雄偉高大,造型粗獷,極具唐代藝術風格。在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自然風化后,其軀體、頭臉、五官仍依稀可辨,看上去既是佛像,又似寶塔,為西北景觀中所獨有。
土樓山上的神祠、寺廟具有濃厚而神秘的宗教色彩,是古代宗教活動的場所,尤為奇特的是土樓山上的神祠、寺廟、佛、道、儒均可互見,藏族、漢族的神話傳說都有遺存。這里既有佛教崇拜的釋迦牟尼、觀世音,又有道教敬拜的斗母、太上老君,還有漢族儒家敬重的忠君偶像quot;關帝廟quot;,而且是鑿洞立像,這種洞窟文化很有藝術研究價值。
高原的氣候乍雨時睛,而到土樓山游玩,最佳勝景則是雨中觀游土樓山。清朝詩人張思憲曾描繪道:“北山隱約樹模糊,煙雨朝朝入畫圖。在煙雨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土樓山隱約模糊、水墨入畫的意境。站在斗母殿,殿檐滴水如珠,雨幕中的群樓像籠罩了一幅輕紗,道路縱橫像是幾筆粗墨,片片樹林猶如淡墨渲染。遙望南山,似見似不見,形隱而神存矣。唯有北山頂上那座具有唐代建筑風格的寧壽塔,在煙雨朦朧中依然矗立,像是一位久經風霜的老僧,在思謀著蒼茫的人世。
關鍵字: 關帝廟 北山煙雨 神話傳說 自然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