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丈鹽橋”橫跨察爾汗鹽湖
察爾汗鹽湖位于柴達木盆地中南部。海拔2670米,南距格爾木約60公里,北距大柴旦110多公里。南北寬40多公里,東西長140多公里,總面積為5800多平方公里。它是柴達木四大鹽湖中面積最大、儲量最豐的一個,也是我國最大的天然鹽湖,在世界排名第二。
察爾汗鹽湖,是一個以鉀鹽為主,伴生有鎂、鈉、鋰、硼、碘等多種礦產的大型內陸綜合性鹽湖。它有著極為豐富的鉀鎂鹽資源,其儲量達500億噸,是我國鉀鎂鹽的主要產地。
察爾汗鹽湖
察爾汗鹽湖,地處戈壁瀚海,氣候炎熱干燥。由于長期的風吹日曬,加之降水量大大低于蒸發量,湖內高濃度的鹵水逐漸被結晶成鹽粒,尤其是鹽湖面被結成1-2米、乃至3-4米厚的鹽蓋,而且異常堅硬。這種鹽蓋承載能力很大,汽車、火車可以在它上面奔跑,飛機可以在它上面起落,甚至可以在它上面建房屋、蓋工廠。著名的青藏鐵路、敦格公路和我國最大的鉀肥廠察爾汗鉀肥廠,都是修建在察爾汗鹽湖之上的。相關閱讀:天然聚寶盆——美麗的柴達木盆地(圖)
察爾汗鹽湖周圍地勢平坦廣漠,風光特異。整個湖面就象是一片剛剛耕耘過的陸地沃野,而上面卻沒有一株青草。風和日麗時,浩瀚無垠的湖面,熱氣升騰,波光閃閃,好象是碧波萬項的海洋,有時甚至還會出現變幻莫測的“海市蜃樓”,人們打從老遠可以看到湖面上不斷閃現的座座山峰,片片林海,或幢幢高樓。
鹽湖上還有萬丈鹽橋,鹽海玉波等景觀。
浮在鹵水上的“萬丈鹽橋”
察爾汗鹽湖是柴達木四大鹽湖中開發較晚的一個,但卻是開發規模最大的一個。20世紀50年代初期,人們在察爾汗鹽湖上修筑了我國第一座鹽橋公路。五十年代末期,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設者在干旱廣漠的鹽湖上安營扎寨,用土法生產出第一批鉀肥。以后,經過近30年的大規模開發建設,一座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年產量達100萬噸的大型鉀肥廠第一期工程已經竣工,可年產優質鉀肥20萬噸。與此相適應的其他設施也在湖畔聳立起來。不久的將來,察爾汗鹽湖將會變成柴達木的一座化工城。
察爾汗鹽湖位于青海西部的柴達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鹽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內陸鹽湖之一,距西寧750公里。鹽湖東西長160多公里,南北寬20—40公里,鹽層厚約為2—20米,面積5800平方公里,海拔2670米。湖中儲藏著500億噸以上的氯化鈉,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還出產聞名于世的光鹵石,它晶瑩透亮,十分可愛。伴生著鎂、鋰、硼、碘等多種礦產,鉀、鹽資源極為豐富。
鹽湖上的奇觀
又名察爾汗鹽池。海拔最低點為2200多米,由達布遜、南霍布遜、北霍布遜、澀聶4個鹽湖匯聚而成。格爾木河、素棱果勒河等10多條內陸河注入。由于降水量極少,大量水分通過蒸發流失,形成深厚的鹽層,湖內鹽蓋厚30米左右,最厚處達60米。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鎂,儲量達20多億噸。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通過鹽湖,路基全是用鹽鋪成,長32千米,分別被稱為萬丈鹽橋和鋼鐵彩虹。
鹽雕
“察爾汗”是蒙古語,意為“鹽澤”。鹽湖地處戈壁瀚海,這里氣候炎熱干燥,日照時間長,水份蒸發量遠遠高于降水量。因長期風吹日曬,湖內便形成了高濃度的鹵水,逐漸結晶成了鹽粒,湖面板結成了厚厚的鹽蓋,異常堅硬。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鹽湖上還有一條長32公里的公路和鐵路穿行而過,是一座浮在鹵水上的“萬丈鹽橋”,公路和鐵路是格爾木至敦煌公路的一段和青藏鐵路的一段。?爾木蒙古語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境內的察爾汗鹽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鹽湖,面積5658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鉀鎂鹽礦床,各種鹽總儲量超過600億噸,鉀肥年產量超過400萬噸。
最佳旅游季節:每年4—10月。
關鍵字: 大柴旦 察爾汗 柴達木 格爾木 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