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藝術節
康在藏語里指包括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康巴人居住的地區。康巴藝術節就在美麗的青海玉樹草原舉行。這里的藏族農牧民特別能歌善舞。藏族孩子出生后,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多少年來,辛勞的農牧民每年都在8月自發地舉辦隆重的賽馬會,在賽馬會上處處可見全家老少舞動長袖,載歌載舞,兄弟姐妹揚鞭策馬,盡展風流的場面。現在經過政府引導,變成了推動經濟、展示民族風情的藝術節。
藝術節每年在8月中旬舉辦。會期長達二十天。藝術節主要有賽馬、賽牛和歌舞服飾表演。賽馬的賽場設在神山前的草灘,賽前要在神山上掛經幡。正式開場以古老的敬神祭祀——煨桑作為儀式。身穿節日盛裝或古戎裝的騎手們騎馬背槍,槍叉上掛上各色小旗,當一見桑煙沖天時,數百名威風凜凜的競技手便沖向前去,圍繞桑堆按順時針繞三圈,以祈求神靈保佑,取得競賽佳績。
比賽的內容主要有仿古的跑馬射箭,要在奔馳的駿馬上頻射箭靶,看誰的命中率最高;有講究套路動作的跑馬耍槍,看套路動作是否連貫協調,姿態是否優美,有無創新;有穩穩倒立于馬背的跑馬倒立,看立姿的曲直以及時間的長短;有精彩、驚險、堪稱馬術絕技的跑馬懸體;還有在疾馳的馬背上拾取道旁的哈達以及短程走馬、越野快馬等項目。賽馬結束之后進行賽牦牛,以及藏式摔交、舉重等項目。有一個十分逗趣的項目叫牛背吃酸奶,要求騎手們坐于牛鞍上,倒立于牛背吃酸奶。技術高者,觀眾為此起勁喝彩,技術不過硬的,往往吃的滿臉酸奶,流入頸中,引得觀眾捧腹。
藝術節的歌舞表演特別精彩,它要求男子的動作要粗獷豪邁、節奏明快;女子的舞姿要輕盈飄逸,長袖臨風。玉樹舞蹈種類繁多,有在歡快的旋律下,邊歌邊舞的“伊”舞;有曲調莊重飽滿、動作粗獷豪放的“卓”舞;有以鼓點伴奏、踏節而舞的“熱巴”舞;有以牛角胡琴手領跳、動作幽默、極富感情的“熱伊”舞以及寺院組織的僧俗,在嗩吶伴奏下場面宏大、氣派宏偉的“鍋哇”舞。雪山之下,草原之野,萬人起舞,驚天動地,甚為壯觀。
來到藝術節,就走進了藝術的殿堂。藝術節還有藏族服飾表演。藏族服飾頗為精致、考究,多穿長袖皮袍,氆氌褐衫,上好的皮衣底邊,袖口飾有水獺皮,戴羔皮或狐皮尖帽、禮帽,穿牛皮靴;男子腰佩工藝精美的藏刀、火鐮、鼻煙壺;喜戴珍貴的瑚珀、珊瑚等飾物;女子戴有辮套,置于腦后,上綴銀碗,嵌有寶石、珊瑚等物,價值數千金。
關鍵字: 康巴 節日慶典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