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可進拒可守”的黃絲橋古城
黃絲橋古城
交通:從鳳凰縣城去黃絲橋古城可以乘去阿拉營方向的中巴至黃絲橋。
黃絲橋古城代表性景點:東門城樓,西門城樓,北門城樓,南炮臺,古兵營,瞭望臺。
東門城樓:東門城樓題“和育門”,十余米高的清式建筑格局的東門城樓,屋頂為歇山式建筑風格,飛檐翹角,城樓上題“和育門”三個大字,顯得威武雄壯,氣度不凡,完好的城門依稀透出當年繁華的模樣。由于年久失修,東門城樓曾倒塌。一九八六年以來,省縣撥專款修葺,城樓飛檐翹角,對面的鐵馬渡槽飛架,渠水長流;阡陌縱橫,山林點點,炊煙裊裊,白云片片,古今建筑交相映輝,更加美麗妖嬈。
西門城樓:西門城樓題“實城門”。是黃絲橋古城三座城樓當中最高的一座,屋頂為歇山式,下層覆蓋以腰檐,上布小青瓦,飛檐翹角,分外壯觀。它有上下兩層,上層用作瞭望,偵察敵情,下層作點將閱兵之用。北門城樓:北門城樓題“日光門”。
瞭望臺:黃絲橋古城南門不見城樓,古城只有東西北三個城門,沒有南門。因為建時缺水,從建筑上說南方屬火,開南門容易引火入城,所以為了吉利就沒有修南門,改成了一個瞭望臺。這就形成了古城至今只有東、西、北三個城門,而單單少了南門的原因。
南炮臺:黃絲橋古城上有炮臺兩座,在城墻之上,還有兩座外突的炮臺。遙想當年,箭垛旁刀戟林立,炮臺上人影浮動,還有城外山頭的碉樓狼煙滾滾,仿佛還看見刀劍交接之影,聽見搏殺呼號之聲,剎那間一種悲壯感油然而生。在黃絲橋古城,就好像歷史又活生生地浮現眼前。古城如同湘黔苗疆一位沉默的老兵,看慣了硝煙風云,卻依然佇立守護著一方百姓。
關鍵字: 亭子 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