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行記趣
此次赴河南盧氏縣豫西大峽谷旅游,因為客觀條件有些限制,沒敢組織太多的人。原定十位,后來有兩位臨時打退堂鼓,只余八位,分別是:杰錘、河東影人、河東云中君、農民娃、明心齋、三石齋、蘭子、“影子”(此位有網名,但尚未上網,嘻嘻)。加上兩位司機師傅,仍是十人。一路趣事甚多,謹就見聞,略敘如下:一、燒餅夾牛肉出發前,準備了一些路上吃的干糧,有燒餅、火腿腸、榨菜、奶糖、礦泉水等等,另外在三石齋的再三請求下,還買了一些清真臘牛肉。早晨出發,大家都在家中吃過一些早點,上車之后也不太餓。進入河南境內后,吃東西便常了一種解悶方式。三石齋自告奮勇,給大家掰開燒餅,夾牛肉吃。運城的清真臘牛肉很有名氣,這次是專門在清真寺旁邊的店里買的,比較正宗,大家都說很香。三石齋吃完了自己的燒餅夾牛肉,還覺的不過癮,便提起塑料袋,讓讓農民娃,再讓讓云中君,看大家都不再吃,他便自己拈幾片吃吃。過一會,又提起袋來讓人,并反復宣傳此肉的好處,等大家略吃幾片,他便心安理得地大吃幾口……不一刻,這袋牛肉被他吃光了。在河南境內的一處農民停車休息時,三石齋又瞄上了另一車的牛肉。那車上的幾位開始并不知道還準備了牛肉,一口也沒動,被三石齋鼓動之后,牛肉方才拿了出來,杰錘嘗了幾口吧,三石齋借機又吃了幾大口。但這袋牛肉最后也沒有被消滅完,放在車上久了,變質了,后來大家連呼可惜。二、木偶戲龍泉客棧的院子里,整天都在進行民俗表演,來一批游客,就表演一次。我們就住在這院里,一天下來,看了好幾次表演。別的都不說了,單說木偶戲吧。一共兩個人表演。年輕徒弟藏在幕布里頭表演木偶,并且為劇中人配音,老師傅站在外頭,拿個鑼敲著,并且負責提示劇情,和劇中人對話。戲只有一出:一位男人拿著大刀上山打老虎,結果打不過,向老虎磕頭求饒,被老虎吃了。他老婆做好飯出來找老頭,發現老頭被吃之后,拿了支獵槍和老虎戰斗,打死了老虎,從虎肚子里掏出自己的老頭,已經死了,她哭泣不已。劇外的老師傅向她提示說:現在是新社會,可以再招一個老頭,不必守寡了。然后動員這個女人相親,相中一個年輕人,比女人還小一歲,兩人都愿意。劇外的老師傅便讓他們去領結婚證,然后拜天地結婚,故事就演完了,中間還穿插著一些輕微的調笑話語。這個木偶劇太簡單,也不算精彩,所以我也沒有注意去看,只是有一句沒一句地聽著。因為重復演的多了,也就把劇情記下來了。我想,這應該是一出“改良戲”,原劇可能就是一出調笑的有色情意味的故事,比較適合老百姓質樸而粗俗的娛樂需要。大概是到了新社會,藝人們受到政府的教育,把故事改良了一些,加入了新內容,賦予了新意義。比如,大刀的威力不如獵槍,暗示科學技術;向敵人磕頭求饒不如勇敢戰斗;寡婦不必守寡,婚姻自由;結婚要辦結婚證等等。但原來的調笑意味,仍然保留了一些,能夠一陣陣地逗人發笑。三、烤玉米和唱蒲劇我們是上午十點多到的大峽谷,看完民俗表演,然后游山。中午飯后,是峽谷漂流。我因為游山有些累,腿疼,就放棄了漂流,躺在房間里睡覺,順便替大家看守東西。晚飯之后,先在房間里聽當地的領導談景區的開發,之后,大家走出去散步。杰錘兄買了幾穗烤玉米請大家吃,味道極美。便走便聊,不覺中說起了蒲劇。云中君不喜歡閻逢春的唱腔,說是嗓音不美。誰知杰錘、農民娃和我,都是戲迷,很不服氣。走著走著,杰錘就唱開了《竇娥冤》,韻味十足,就是那段“蔡婆婆性德好為人和善,父走后也免得常把心擔……”農民娃最愛聽蒲劇,但唱不了,就鼓勵杰錘多唱,杰錘兄于是又唱了一段《蘇三起解》,就是那段“監禁一年今起解……”武俊英的唱腔,也是味道十足。我的戲癮也被逗起來,唱了一段京劇《淮河營》,一段《空城計》,可惜生疏得很,高腔唱不上去,詞也記不全了。后來又唱《白蛇傳》,也是唱了幾句就忘詞了。景區開發不久,設施還不太完善,燈光不足,大家摸著黑走到竹林附近,找了一處石桌石凳,坐下來聊天,談了許多寫文章的事情,興致很好,可惜下起雨來,只好撤回旅館房間接著聊。
關鍵字: 盧氏縣 旅游 河南 網名 豫西大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