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業會館
寧波錢業會館位于市區東門口不遠處的戰船街10號。清同治三年(1864年)錢業同業組織形式稱錢業會商處,在江廈一帶濱江廟設有公所,曾毀于兵火,后于1862年由錢莊業籌資重建。至民國十二年(1923年)因原有公所“湫隘不足治事乃購置建船廠跟(今戰船街)“平津會房屋及基地一方,興建新會館,即現在的錢業會館,至1926年竣工。它是昔日寧波金融業聚會、交易的場所。始建于民國十四年,是一座占地1500余平方米,由前后二進,亭臺樓閣、園林組成的中西式磚木結構建筑,其建筑風格別具特色:前進廊舍環繞;兩旁石刻、碑記;中有戲臺;后進議事廳,是舊時寧波金融業最高決策地。廳前亭園花草,清靜幽雅,是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錢莊業的歷史文化建筑。解放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會館內環境幽雅,水陸交通方便。寧波的金融業,一向以錢莊為主體,據《鄞縣通志》記載,甬上金融向以錢莊為樞紐,其盛時,資金在六萬元以上的大同行有三十六家,一萬以上的小同行有三十余家,最多時僅在市區多達160多家。寧波人向以勤奮聰明、經營有方著稱。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寧波錢莊首創“過帳制,即各行各業的資金收支,從使用現金改為借助錢莊進行匯轉,實行統一清算。這意味著現代金融業的票據交換辦法在我國的開始,與英國倫敦于1833年成立的票據交換所在時間上大致相同,而比紐約、巴黎、大阪、柏林等城市的票據交換所則要早得多。會館內迄今還收藏著記述寧波金融業發展概況以及建館始末的石碑等。1994年9月在錢業會館原址,建成了“寧波錢幣博物館,成為全國中等城市唯一的一家展品門類較為齊全的專業性的錢幣博物館,展出面積160平方米,在館內陳列著從貝、布、刀、環到大清銀洋的各類歷史錢幣1999枚,其中有
關鍵字: 專業性 博物館 各行各業 意味著 票據交換所 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