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行:從瑤里翻山到大鄣山
現在背帳篷出外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了,想到自己要加入這個行列,著實讓我興奮了好多天。很多年前,我就一直在想,能不能有一種更好的方式出外旅游:不要坐車匆匆而過,不要走馬觀花似的急急趕路。我有很多年都沒有出外游玩了,就因為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方式、和一些有同樣情趣的伴。9月30日下午2點,我終于與一伙同伴出發了。這仿佛是人生的又一個行程的開始。背著帳篷出外游玩,可以減少很多費用,可以慢慢地走慢慢地瞧,一路上可以盡情地觀賞沿途的風景。而且不必擔心天黑了要去找宿處,在村旁、在大山里露宿,可以更好地親近大自然,對新的境地會感受更深。這種做法不但更好地觀賞了大自然景色,而且還鍛煉了身體增強了體能。我認為這是一種最好的旅游方式,所以我有一種迫不及待的感覺。為了這次旅游,我托冒險王在網上幫我購買了一套裝備,我還新買了一架數碼相機。由于臨近十一長假托運緊張,我的裝備到9月30日還未到,我們的行程和路線早已定好,30日下午是一定要動身的,可把我急死了,還好冒險王臨時想到辦法幫我租借了一套裝備,真擔心這一次去不成了,心里想好了的事,就怕臨時有變故。在旅游之前,我還擔心自己身體是否吃得消,因為我好多年來腰就不好,走長了一點路就會酸痛,我還特意用行走來鍛煉自己,經過上十天的多走和快走,發現我的腰力并不差,有了精神上的積極性,很多原來的問題可能都不是真正的問題。我們一行12人,有5位是在網上聯系的,有3位是陶院的學生,其中兩位是女生。下午2點半我們先乘車到瑤里,然后步行。我第一次背著這么大的包行走,感覺身上負荷很重,但走了一段路后覺得還行,不過大汗已經滿背了,可以說許多年來都沒有這樣出過汗了,出出汗感覺身體很爽。大家也都差不多出汗了,天氣還算涼,走熱一點關系不大。走在山村的路上,向周圍展眼望過去都是高山,空氣清新,到處是一片寧靜,我感覺越來越好。走了幾個小時以后,我們到達了梅嶺村,這時天已近黑了,我們就準備在這里過夜了,在村前的一塊剛收割完的田里,大家忙著搭起帳篷來,搭好帳篷后我們就到村子里去找晚飯吃了。來到農村我們不忘要吃到農家的飯菜,農家飯菜是特別有滋味的。如果一旦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我們就只有吃隨身攜帶的干糧了。晚上我們就在這寧靜的天空下的田間里露宿了,這是我有生第一次這樣睡覺。由于我對于這次旅行的興奮的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我這第一個晚上睡得不怎么好,很擔心第二天的精力會不行。到了早上,我們吃過早飯后就上路了,上路以后我的感覺就好起來。我們的路線是從梅嶺找到一條路翻山到大鄣山或到婺源去的路。一段平路以后,我們就開始走山路了。山路崎嶇不平,甚至有的地方就是在荊棘中走過的,可見這個路上是幾乎沒有什么人走的。我們并不清楚路線一定正確,但走在大山中就是我們需要的感覺。我們一路上向村民打聽過,但說法都不一致。有的說有一條路可以到大鄣山,但山路很難行走,而且岔道較多容易走錯;有的說翻山一直過去是可以到婺源的,路程多遠他們也不確切知道。不管怎樣翻山過去到達婺源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在翻山,山上沒有大樹,上山的過程中停歇了幾次,我看到瑞雪滿臉大汗,她可能走得夠累的,好幾個人都在幫著她,最后我們都到達了山頂,可以說這是我們第一段較艱苦的路程。我感覺自己沒有費多大勁。到了山頂大家都坐下來休息了。在山頂上我們看到的另一面就是婺源縣境內了,這座山是景德鎮與務源的分界線,眺眼望去到處都是高山。沒歇多久就接著下山了,下山很容易,路程也很短,遠遠我們就瞧見一個村子在前面的山坡上,我們就往村子的方向前進了。我們的下山也只是下了一段段,這是在群山中。來到村子我們就停歇在村后的一家。這家人看到我們一行人來到他們家門前停坐,很是高興,他們把我們當稀客了,熱情地招待我們茶水。中午我們就準備在這吃飯了,風戀車與這家主人說好費用,并要求搞幾樣蔬菜就可以,然后這家人就忙起我們的午飯了。就在這等飯吃的空間,我和劍客就到村子里去看看,這個村子名叫水嵐,,往村前看,發現村子地勢是陷下去的,我們停歇的這一家是在較高處。這個村莊是個中等的村子但位置卻顯得非常狹小,這里的房子都是屬徽派建筑,一式的瓦房白墻面,兩側面的墻頂呈階梯形,大門前的墻面上還會有些墻畫。村子中有很多縱橫的小弄,村里的地勢高低不平,可以說房子很擁擠。從房子里可以看到很整潔,家家戶戶的家地面都鋪有木地板,有的在進門處留有一橫條地面,再里面就是木地板了,看得出婺源人是很講究整潔的。在這一點上婺源人比浮梁人強,再是浮梁的舊式能觀賞的房子也已經相當少了。村子里是靜靜的,可見著的人也不多。村子中間有一條小水溝,兩邊都有一條小道。村子里沒有一塊較大一點的地面或路面。新建的房子很少,即使新建的我也只看到一幢兩層的洋房子,而且其他幾幢新建房子也似老房子式樣。村子的地勢不開闊,其實這一帶山地是無法找到較開闊的地面的。這村子里狗有一些,但見生人都不叫,顯得很溫順。聽風戀車說,這是一種選擇的結果,兇的狗就會被打掉,所以被養的都是溫順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溫順的種屬,從這點可看出這里的山民是好客的,是樂意見到外來人的。我們每人平均花了不到4元錢就飽餐了一頓美味的農家飯菜,大家感覺非常滿意。午飯后我們穿到村子前,然后繞到對面的大山上,在山崗上走了長長的一段路,看到這一帶都是重山疊嶺,3個多小時后我們又到了一個村,名叫莒莙,這個村就象填在一個小溝上的房子,前后一長條形,村子也不小,村子總是靜靜的。現在的農村,由于改革開放的原因,能走的都出外打工了。我們休息了一下又離開了村子,想在離村子遠一點的地方,找一個宿營的地方,沿著路走,走了幾十步路又見幾戶人家,這還是那村子的延續。這村子出來有一條很好的水泥路。我和三個人走在最后,在最后一戶人家里裝了水,這幾戶人家是沿著公路旁而建的。剛好有兩個年輕的男人在公路上鋸柴,我們有一個人向他們討了開水,我也就跟著去裝水。這家人很是熱情,都看著我們顯出很高興的樣子。那男人說他是溫州人,是他老婆在這里,而且是剛生小孩不久在這坐月,他說他倆是在北京認識的。我們和他搭了幾句話,我們說這里真是個山美水甜的好地方,他說,“是呀,這里的山水很美。”我們發現這山里人都長得很漂亮,皮膚很潤潔,我猜想這里的山水可能給人以滋潤的作用。現在背帳篷出外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了,想到自己要加入這個行列,著實讓我興奮了好多天。很多年前,我就一直在想,能不能有一種更好的方式出外旅游:不要坐車匆匆而過,不要走馬觀花似的急急趕路。我有很多年都沒有出外游玩了,就因為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方式、和一些有同樣情趣的伴。9月30日下午2點,我終于與一伙同伴出發了。這仿佛是人生的又一個行程的開始。背著帳篷出外游玩,可以減少很多費用,可以慢慢地走慢慢地瞧,一路上可以盡情地觀賞沿途的風景。而且不必擔心天黑了要去找宿處,在村旁、在大山里露宿,可以更好地親近大自然,對新的境地會感受更深。這種做法不但更好地觀賞了大自然景色,而且還鍛煉了身體增強了體能。我認為這是一種最好的旅游方式,所以我有一種迫不及待的感覺。為了這次旅游,我托冒險王在網上幫我購買了一套裝備,我還新買了一架數碼相機。由于臨近十一長假托運緊張,我的裝備到9月30日還未到,我們的行程和路線早已定好,30日下午是一定要動身的,可把我急死了,還好冒險王臨時想到辦法幫我租借了一套裝備,真擔心這一次去不成了,心里想好了的事,就怕臨時有變故。在旅游之前,我還擔心自己身體是否吃得消,因為我好多年來腰就不好,走長了一點路就會酸痛,我還特意用行走來鍛煉自己,經過上十天的多走和快走,發現我的腰力并不差,有了精神上的積極性,很多原來的問題可能都不是真正的問題。我們一行12人,有5位是在網上聯系的,有3位是陶院的學生,其中兩位是女生。下午2點半我們先乘車到瑤里,然后步行。我第一次背著這么大的包行走,感覺身上負荷很重,但走了一段路后覺得還行,不過大汗已經滿背了,可以說許多年來都沒有這樣出過汗了,出出汗感覺身體很爽。大家也都差不多出汗了,天氣還算涼,走熱一點關系不大。走在山村的路上,向周圍展眼望過去都是高山,空氣清新,到處是一片寧靜,我感覺越來越好。走了幾個小時以后,我們到達了梅嶺村,這時天已近黑了,我們就準備在這里過夜了,在村前的一塊剛收割完的田里,大家忙著搭起帳篷來,搭好帳篷后我們就到村子里去找晚飯吃了。來到農村我們不忘要吃到農家的飯菜,農家飯菜是特別有滋味的。如果一旦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我們就只有吃隨身攜帶的干糧了。晚上我們就在這寧靜的天空下的田間里露宿了,這是我有生第一次這樣睡覺。由于我對于這次旅行的興奮的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我這第一個晚上睡得不怎么好,很擔心第二天的精力會不行。到了早上,我們吃過早飯后就上路了,上路以后我的感覺就好起來。我們的路線是從梅嶺找到一條路翻山到大鄣山或到婺源去的路。一段平路以后,我們就開始走山路了。山路崎嶇不平,甚至有的地方就是在荊棘中走過的,可見這個路上是幾乎沒有什么人走的。我們并不清楚路線一定正確,但走在大山中就是我們需要的感覺。我們一路上向村民打聽過,但說法都不一致。有的說有一條路可以到大鄣山,但山路很難行走,而且岔道較多容易走錯;有的說翻山一直過去是可以到婺源的,路程多遠他們也不確切知道。不管怎樣翻山過去到達婺源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在翻山,山上沒有大樹,上山的過程中停歇了幾次,我看到瑞雪滿臉大汗,她可能走得夠累的,好幾個人都在幫著她,最后我們都到達了山頂,可以說這是我們第一段較艱苦的路程。我感覺自己沒有費多大勁。到了山頂大家都坐下來休息了。在山頂上我們看到的另一面就是婺源縣境內了,這座山是景德鎮與務源的分界線,眺眼望去到處都是高山。沒歇多久就接著下山了,下山很容易,路程也很短,遠遠我們就瞧見一個村子在前面的山坡上,我們就往村子的方向前進了。我們的下山也只是下了一段段,這是在群山中。來到村子我們就停歇在村后的一家。這家人看到我們一行人來到他們家門前停坐,很是高興,他們把我們當稀客了,熱情地招待我們茶水。中午我們就準備在這吃飯了,風戀車與這家主人說好費用,并要求搞幾樣蔬菜就可以,然后這家人就忙起我們的午飯了。就在這等飯吃的空間,我和劍客就到村子里去看看,這個村子名叫水嵐,,往村前看,發現村子地勢是陷下去的,我們停歇的這一家是在較高處。這個村莊是個中等的村子但位置卻顯得非常狹小,這里的房子都是屬徽派建筑,一式的瓦房白墻面,兩側面的墻頂呈階梯形,大門前的墻面上還會有些墻畫。村子中有很多縱橫的小弄,村里的地勢高低不平,可以說房子很擁擠。從房子里可以看到很整潔,家家戶戶的家地面都鋪有木地板,有的在進門處留有一橫條地面,再里面就是木地板了,看得出婺源人是很講究整潔的。在這一點上婺源人比浮梁人強,再是浮梁的舊式能觀賞的房子也已經相當少了。村子里是靜靜的,可見著的人也不多。村子中間有一條小水溝,兩邊都有一條小道。村子里沒有一塊較大一點的地面或路面。新建的房子很少,即使新建的我也只看到一幢兩層的洋房子,而且其他幾幢新建房子也似老房子式樣。村子的地勢不開闊,其實這一帶山地是無法找到較開闊的地面的。這村子里狗有一些,但見生人都不叫,顯得很溫順。聽風戀車說,這是一種選擇的結果,兇的狗就會被打掉,所以被養的都是溫順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溫順的種屬,從這點可看出這里的山民是好客的,是樂意見到外來人的。我們每人平均花了不到4元錢就飽餐了一頓美味的農家飯菜,大家感覺非常滿意。午飯后我們穿到村子前,然后繞到對面的大山上,在山崗上走了長長的一段路,看到這一帶都是重山疊嶺,3個多小時后我們又到了一個村,名叫莒莙,這個村就象填在一個小溝上的房子,前后一長條形,村子也不小,村子總是靜靜的。現在的農村,由于改革開放的原因,能走的都出外打工了。我們休息了一下又離開了村子,想在離村子遠一點的地方,找一個宿營的地方,沿著路走,走了幾十步路又見幾戶人家,這還是那村子的延續。這村子出來有一條很好的水泥路。我和三個人走在最后,在最后一戶人家里裝了水,這幾戶人家是沿著公路旁而建的。剛好有兩個年輕的男人在公路上鋸柴,我們有一個人向他們討了開水,我也就跟著去裝水。這家人很是熱情,都看著我們顯出很高興的樣子。那男人說他是溫州人,是他老婆在這里,而且是剛生小孩不久在這坐月,他說他倆是在北京認識的。我們和他搭了幾句話,我們說這里真是個山美水甜的好地方,他說,“是呀,這里的山水很美。”我們發現這山里人都長得很漂亮,皮膚很潤潔,我猜想這里的山水可能給人以滋潤的作用。我們離開村子走了一段路找到一塊小田里搭帳蓬的地面。搭帳篷過夜我們是一定要靠近河溝旁的。這里正好有一條小溝。這第二個晚上我睡得很香。早上起來,我們走了一小段路又到了村莊叫大坑,在一家吃了早餐粥。在這里我們沒呆多久就又上路了,走了一長段路到了古坦鄉源口村,這個村子較開闊,這里有一條在這一帶算較寬的河流,有一座兩洞的石拱橋。河的兩邊都是村民的居屋,這個村子我覺得很有味,就在這村旁就上了一條大公路。這一帶不足的是:水道不夠整潔,沒有很好的維護,圍繞著水道缺少可觀性,但水還是清潔的。再是山上的樹木砍伐嚴重,即使很高的山也沒有象樣的大樹林,但這里的自然狀況總的還是很美的。在源口我們就坐車到了鄣山鎮上,然后再從這乘車到大鄣山——臥龍谷旅游點。我們到了臥龍谷的入口處,就往左拐上了一條公路,這就是到大鄣山上的路。進臥龍谷是要買門票的,而我們的目的就是想登山。我們每個人都背著一個二三十斤的大包,循著上山的公路上,大概有近四十里的路程才可到達山上。這一段路程可說是這一次行程最艱苦的地方。我們一行人差不多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到了障山村。中途我們在半山上的公路旁,用自帶的干糧充當了中餐。上山的公路左拐右盤,從這一面大山盤到對面一座大山,好象是我們轉到了大鄣山的山峰背面了,從我們一開始上山時就看見兩面高大的山,山峰入云,游客就在這夾道中行進,這峽谷就是臥龍谷。右面的一座大山是較高的一座山,它就是大鄣山了。它側向我們的是裸露的巨大的巖石面,那是一個雄偉壯觀的氣勢,它高聳入云,我們爬上去就是為了一睹它的風姿。整個上山過程估計花去了5、6個小時的時間,我們有幾人最后腳板已磨起了泡,也包括我在內,沒想到比我棒的月光也磨起了泡,我看是這水泥路面讓我們吃苦了,實際上真正的山路走起來還帶勁。那女孩瑞雪走了一段路就不行了,她的一個大包一直是由臨淵給背著到目的地的。在我們這隊伍里臨淵可算是個最棒的小伙子,他一個人背著兩個大包,而且走起路來還是很快,他說他差一點去當特種兵了,是因為他的眼睛有點問題而沒有去成。最后到鄣山村大概是下午4點鐘左右。我們來到了一塊平坦的路面,遠遠地看見一個村子就在前面,我心中一陣興奮,這真是一個好地方,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要走一段平路才到達村子里,公路兩邊都是菜地,右還有一條小河溝,流水不多,這個季節應是最少水流的時候了。村子兩旁有一些好看成景的大樹。這是個長條的地帶,村子也不小,兩面還是高山,正前方就是大障山的最高峰,它的高度有1680米,據說也是這務源縣境內的最高峰,景德鎮地區也沒有這么高的山峰。鄣山村的海拔高度大概超過了1000米。據村民說,從這村子到大鄣山峰頂大概還要花3個小時的登山過程。我們到村子里休息了一下,風戀車與一村民談好了晚餐,我們就去村子的后頭找一塊空地搭帳篷了。我們搭帳篷的地方就在山傍邊,旁邊有一條小溪,可聽見沽沽的流水聲,溪水穿過村子,到下流的地方村民用石頭砌成了兩道較寬的溪壩,可看得出水流充足的季節溪流也是夠大的。搭帳篷的地方找不到一處平地,我也只好勉強找一個地方搭下。靠近山塢就必然有風,這一帶不但有風,而且寒氣很大,整個晚上我冷醒了好幾次,我把身子卷縮起來,好不容易挺到了天亮。劍客早早地起來,去洗了個冷水澡,這已成了他的習慣了,然后他再叫我起來,我也正好想早點起來,起來了精神就自然爽了。不久大家都起來了,收起帳篷打好包,我們又得上路了,我們不是去登那最高峰而是下山去。這對我們大家來說都是個遺憾,因為這最高峰就在我們眼前了,可是我們大家都已累了,大部分人都不想再登了。在頭晚我們就已打聽好早上有6點20的下山班車。我們一行人趕到村子里的班車上,沒想到這趟車已是裝得滿滿一車人了。我們在車上還碰到另外好幾位旅行的年輕人,他們是在村子里的人家過夜的,有幾位也是陶院的學生。車子一溜煙似的下山,車子開了一段路的時候,我有點暈車了,頭難受胃里也相當難受,可能是車子左盤右拐的,再加上是一直往下,產生的失重感使人身體不適。我難受得站不住了,就登下身子坐在地板上,爾后感覺稍好了點。不久我發現另外兩位行走時較棒的風和風戀車也都暈車了,而且比我還厲害。車子下到了山底平路上,我的暈車感就差不多消失了。車子一直開到婺源縣城,然后我們再乘坐去景德鎮市的車。在上午11點鐘前我到了家。我卸下背包,感到一陣舒暢,好象自己完成了一項壯舉的事業,心中有一種成就感。中午睡了一個很甜的午覺,晚上又睡得很沉很香,第二天早上起來,感覺又要上路了,但理智告訴我,這次的旅行已經結束。
關鍵字: 旅游 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