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春天--蠡園踏青
“今天去什么地方?靈山大佛?”清晨,推開窗,看著一臉笑意的太陽,我問在穿衣服起床的辰和奶奶。 “要不我們就去蠡園吧,我覺得那里比梅園好。”一向依從我們的奶奶提出了建議。 去什么地方玩對于3歲的辰來說無所謂,只要能出去,他總是歡喜的很。婆婆主動提出去蠡園,呵呵,不一樣哦。。。 婆婆年輕時在鄉下,很少有機會上公園。老公小時侯,公公又一直在外地,公公難得的回家也是幫婆婆做點農活。 “那次,他不知怎么會想到帶我和明上蠡園?這次第一次帶我逛公園,也是唯一的一次。”婆婆說。 原來婆婆是想去“溫故知新”。 春天是蠡園最美的季節,也許是春寒料峭,蠡園的游人并不多,可這正合了我意。 跟著辰,我們從左邊的魚莊進入了蠡園。辰是喜歡出奇的,多數人從正門進邊門出,而他偏反其道行之。 “游春最是蠡園秀,湖畔桃花間柳紅”,春天的蠡園借著范蠡西施愛情故事的古風,已是桃紅柳綠了。 三人漫步于千步長廊,各思其所。辰趣味盎然地數著形狀各不相同的瓦形漏窗,婆婆講述著當年公公帶她游園的情景,而我欣賞著“山水照檻水饒廊”的佳景:長長的廊道、靜靜的蠡湖水、伸入湖中的淺橋,和春天的綠樹、花卉相互映襯,遙想著當年西施范蠡駕一葉扁舟在波光淼淼的太湖上賞花品茗、觀景戲水,好不逍遙。 “媽媽,那些爺爺奶奶在干嗎?”辰的話把我和婆婆暫時拉回了現在。 “他們是在清洗這碑刻上字跡,這字是一些很有學問的人寫的,因為時間太久看不清,爺爺幫它洗洗呢,就象和你洗澡是一樣啊。” 辰“哦”地,是懂非懂點點頭,繼續著它的探索,而我,和著婆婆的往事仍回到了以前,“喏,那里,我抱著明拍過照片。。。” "那我們今天就在你們以前拍過照片的地方再照,回去對比對比。” “那時是抱著明,現在換成了辰,呵呵,好啊。” 婆婆是開心的。 因為天冷,桃花雖未怒放,但太湖波光映照著絲絲垂柳的柳堤已是美不勝收了,那柳絲如金,與一湖碧水,數峰青山一起,勾勒出一片宜人的風景。漫步在古樸整齊的青陽石上,三月的春風帶著微微花香和湖水的清新氣息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 “這柳堤和杭州的蘇堤一樣,我覺得最適合情人或愛侶相伴著走走了,沒結婚之前,我和明來過這里。”我和婆婆散散地聊著。 “蠡園我來過三次,第一次是上學時出來春游,第二次就是你爸帶我來的那次,今天是第三次。” “那時你們有沒有來這里走走或著說散步?你們那么長時間不在一起,爸有沒有和你說過什么情話之類的啊?”我很好奇。 “還情話散步呢,帶我們逛公園也象趕集似的,只顧著自己。”婆婆象是在責備,可臉上卻笑意連連。 “哈哈,他們父子倆差不多,我和明逛街,他就光顧自己走,也不管我要看什么。所以,現在我寧可自己一個人逛。”婆婆在責備公公時,我把老公也捎帶上了。 “媽媽,我要那個,可以打狗的。”辰指著垂柳條說。 “可那不能折,看花園的爺爺要罵人的。”我在邊上草坪中拾起一根枯了的柳條塞給辰。可辰不依,非要那帶柳絲的條。 “我們就折一根,好吧?”看見辰欲哭的臉,婆婆開始妥協。辰拿著綠綠的嫩條又恢復了先前的活潑,蹦到了我們前面。 “我們那時是很少去公園,那時的日子苦,不舍得花錢。不過,即使有錢,你爸他也不會帶我們出來,嫌煩。” “呵呵,沒關系,有我呢,以后我們一起出來,不用他們陪。” “還有我,我也要去。”辰聽到“玩”字最起勁。 “好,我們一起去,游他個萬水千山。” “哈哈,還萬水千山呢,他們肯定說我們是亂花錢。”婆婆打趣。 談話間,放眼望去,一邊是碧波蕩漾的湖水,一邊是垂柳輕飄的長堤。詩人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描寫的應該就是這畫面吧? 郭沫若有首描寫蠡園的詩“宙合壺中大,花添錦上妍;琴聲隨徑轉,歌唱入云圓;欲識蠡園趣,崖頭問少年。”呵呵,不要“崖頭問少年”,趕快自己來無錫蠡園體會吧。
關鍵字: 梅園 靈山大佛 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