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俗博物館(甘熙故居)
南京民俗博物館(甘熙故居),位于南京建鄴區南捕廳15、17、19號和大板巷42號,是一座三組五進穿堂式古建筑群,是南京現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私人巨宅(俗稱九十九間半)。該建筑群占地面積14060m2,距今已有180余年歷史。現為搜集、整理、研究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傳統習俗,包括風土人情、禮俗習尚、歲時節令、民間工藝等的專業性博物館。主要展覽有:quot;百權展quot;:權,《辭源》注:quot;秤錘也。quot;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quot;秤砣quot;。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展出的百枚余權,藏品的年代從商周直至近代,類別有陶權、瓷權、玉權、石權、銅權、青銅權、錫權等,大者如小斗,小者如彈丸。quot;權quot;不僅在材質上豐富多樣,在色彩、裝飾圖案與形狀上也是各式各樣。權的釉料含青、白、黑、紅、黃諸色,出處有古越、秦州、龍泉、鐃州、吉州、德清諸窯。其裝飾圖案也很多樣,有人物、花卉、山水、抽象圖案等。權的形狀更是千姿百態,有圓有方,有六角形、八角形、鐘形、鈴形、葫蘆形、覆斗形、印形、獸頭形等等,不一而足。文人書齋展室是按照原甘熙書齋的格局,布置陳列甘熙的主要著作、畫像、書齋家俱及文房四寶等,介紹甘熙的身世和故居的格局、使用情況。食俗展廳:主要展小南京歷史上的各種土特產及風味小吃;南京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和民俗物品的民間民俗工藝展廳:展品內容豐富,有云錦、剪紙、彩燈、風箏;有各種磚雕、石雕、竹編、木刻;還有民間刺繡、染織、瓷器等,并在節假日,專門組織各種工藝匠師,現場進行各種工藝品制作表演.此外還設有婚俗展室、金陵名勝展室、音樂茶座、南京風光、南京民俗專題電視錄像室等。文史資料館:為復建后的津逮樓和書舍,陳列各時期南京及外地名人描寫南京的書籍、刊物和歷史文獻.作為研究南京地方史志和風土民情的主要場所。在故居原后花園的舊址上恢復假山茅亭、曲橋水池,修建園林游覽區,使環境舒暢、優雅。甘熙(1797一一1852年),字實庵。他出生江南望族祖籍安徽歙縣,流寓來寧,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藏書家。道光十八年(1838年)進士,以知縣簽分廠西,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改官郎中,后任禮部儀制司及戶部廣東司兼云南司主稿、道員。他一生博學強記,知天文、識地理,精于風水勘輿之木,曾為道光皇帝寵姐選得墓地而獲道光皇帝的賞賜。
關鍵字: 內容豐富 博物館 地方特色 工藝品 錄像室 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