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莊園-中俄貿易第一世家
山西榆次常家,以財取天下之抱負,逐利四海之氣概,制茗于武夷山,扎莊于恰克圖,拓開萬里茶路,經銷蒙俄北歐,綿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內之晉商巨賈,中國對俄貿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業長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該族深謀遠慮,居富思危、課子苦讀、家學淵源,代代恪守“學而優則賈”的家訓,源源將優秀的文化人才輸送到商界,經商集團保證了持久精英,縱橫捭闔,將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完美地體現在經濟意識與經營活動中,實現了經濟理性與道德理性的合一,遂咸清代馳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寥寥數語就概括了榆次常家的輝煌歷史
從茶葉之路發了財的常家,還是遵循了中國人的傳統-蓋房,這哪像是私人宅院啊,明明是一座城池。
清代是晉商的輝煌時期,和眾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樣,經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鄉開始了大規模的宅院建設。而與眾多山西商人不一樣的是,常家作為放眼世界,敢為天下先,逐利四海,開拓萬里茶路的外貿世家;作為恪守禮儀傳家、尊師重教、樹人為本的文化世家和教育世家,經過200余年的陸續修建,不僅其宅院具有功能齊全的莊園特性、井然有序的中華禮儀傳統,而且有典雅濃郁的儒文化品位,有百余畝融儒、佛、道文化于一爐,集南北風格之大成的園林。這一特色,為北方民間所罕見,諸多晉商大院所僅有。
有諺曰:“喬家一個院,常家二條街。”常氏宅院的建設規模當時稱為三晉民居建筑之首。現已修復的四萬平米宅第,八萬平米園林,只是原來的四分之一。好像修復時間不長,主要贊助商是xx電力,老有錢了
莊園城墻上的磚雕,真有文化
主街的牌樓。
所有可以參觀的部分都在主街的東面
常家的座右銘
主街東側,分布著一座座這樣獨立的小院,院內樓廳臺閣,雕梁畫棟,精致恢宏,蔚為壯觀。
門兩旁一般會有兩幅磚雕。
士為國之寶,儒為席上珍。 可以看出常家真的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小院的最里頭一般是一個二層小樓,雕花精美,氣勢不凡。
游客可以順著樓梯登高一望
這個小樓里還陳列著常家當年的賬本,看看人家的發家史吧
“茶葉之路”是基于中、俄兩國經濟繁榮、互市要求日益迫切,從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直到清雍正五年(1727年),經160年此消彼長的經歷才在兩國政府與商人,特別是山西商人努力下,開辟的一條國際商貿通道。這條通道,南起中國福建、江浙、兩湖等省,北至俄羅斯及歐亞諸國,長達數萬余里,在時間段上,起之于雍正初年,畢之于清末,長達近200年。這個巨大的歷史機遇,使得明朝以來就開始興起的山西商人,將其事業發展到了令人目眩的輝煌頂點,成為全國的首富。在這第異常艱辛而又白銀如流的萬里茶路上,有一個貫徹始終、堪稱中流砥柱的晉商望族,那就是車輞常氏。
據《山西外貿志》記載:在恰克圖對外貿易的眾多山西商號中,經營歷史最長、規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車輞常家。常氏一門,從常萬達于乾隆時從事此項貿易開始,子孫相承,歷經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7朝,沿襲150多年,尤其到了晚清,在恰克圖數十個較大的商號中,常氏一門竟獨占其四,堪稱為清代本省的外貿世家。
從樓上,就可以看到這小院的格局了。這樣的小院子在常家可以說是無數,到后來我都有點迷路
每個院落中觸目可見的木雕、磚雕、石雕和木構件上的彩繪藝術,別具風采
這個鏤空磚雕,從墻的兩邊看圖案截然不同
庭院里散落的石獅子們
游客可以買一塊磚雕回去,當然是現代的復制品,但同樣精美,而且價格不貴
書法到處可見。 作為儒商世家,常家對后人的教育和要求極其嚴格。弟子儒學不精,則不準參與經商等社會活動
看了這園林,你是不是以為到了承德避暑山莊啊。這就是常家,一個家族的私人花園
亭臺水榭,的確是陶冶情操,吟詩歌賦的好地方
連內宅的花園都與一般大戶人家的小花園不同,很大氣恢弘
這座高樓叫觀稼閣,看莊家都這么奢侈
關鍵字: 中俄貿易 常家莊園 恰克圖 榆次 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