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王的明堡暗道,張壁
對張壁的印象,來自電視。中央電視臺10套《探索·發現》“秘境追蹤”播放過張壁,稱它為魅力之村。大體是說張壁上為明堡,下有暗道,那是隋末唐初一個叫劉武周的反王,在對抗李世民時修建和據守的一座軍事堡壘。 張壁現為山西介休市一個偏僻村子。從介休城到張壁雖有公路相通,但卻沒有跑公共汽車。我們包了一輛個體夏利,問及原因,司機說:“還是人少,人要多了,連火車也會開進去。” 汽車停在一個土腦梁上。站在梁上,往南看,是連綿大山,那是綿山;往北,就是張壁村。這個村座北朝南,北高而南低。這樣的建筑樣式違背了一般的座南朝北的風水理論,是不是與反王劉武周的反叛思想相一致?(圖片1:古堡垛口外的遠山就是綿山)
張壁村有好幾座廟,引人注意的是那個可汗廟。可汗,是古代外族頭領的稱謂,漢人聚居村張壁,怎么會有可汗廟呢? 這就涉及到劉武周了。史載:劉武周,隋朝河間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人,后遷居到馬邑(今山西朔州),曾任馬邑鷹揚府校尉。公元617年,他與張萬歲等造反殺掉太守王仁恭,聚兵萬余人,自稱太守。劉武周后又依附突厥,占領了雁門、樓煩、定襄等郡,被突厥封為定楊可汗,自稱皇帝。 劉武周也應該是漢人,他是造隋唐的反,依附了突厥,接受了“定楊可汗”的封號。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張壁村的居民,相傳就是劉武周當年兵丁的后裔。是劉的部下、他的兵丁們,懷念著自己的首領,且以“可汗”為榮,才建起了這座可汗廟。 可汗廟中塑有可汗像。那像眼球大而突出,臉與身手顯出一種精干和猙獰,是一個反王形象。這就是老張壁人心目中的劉武周了,他已不是人而屬于神。(圖片2:可汗廟外景)
從可汗廟出來,站在立有高高燈桿的平臺上,我們思考著:當年的劉武周,為什么會選擇張壁,在這里建一座軍事堡壘呢? 從地理條件看,張壁南依綿山,北則面向廣闊的晉中平川,遙對的是北方重鎮太原。當年,封了可汗的劉武周,把他的攻占目標鎖定為太原。那么,在綿山地區,他很自然地就要選擇張壁。此地可以綿山為依托,進可控制晉中平川,以攻擊太原;退則可以此為堡壘進行抵抗,萬不得已時可以撤上綿山。 景點介紹資料說,隋唐時期的介休城,和張壁是連在一起的。介休城的位置在張壁下方,即今張壁村稍北一些的地方。那時候,張壁并不偏僻,且居介休城最高處,是居高了望和指揮作戰的恰當場所。 平臺上身邊的這個燈桿,肯定是后世重立的了,而且維護得也不太好。據說劉武周時期,桿上白天懸彩旗,夜晚掛紅燈,以作傳遞情報之用,故這一帶留有“張壁點燈,介休看明”之說。設想一下當年,劉武周站在這燈桿之下,腳踏介休,面對晉中曠野,遙望太原方向,心想著那座令他心儀的城市,他該是很有一種豪情的。(圖片3:燈桿)
劉武周不僅選擇了張壁,他還按實戰要求設計和建設了張壁。 張壁城堡建在一塊相對獨立的土崗之上,城堡周圍是二三十米深的大溝,只有一條路與平川相連。(圖片4:堡外大溝)
城堡有高大的城墻,有南、北城門與城樓。(圖片5:堡門)
(圖片6:門洞)
南門還建有打擊來犯之敵的甕城。(圖片7:甕城)
城堡內,街道和小巷把全城分割成了若干個戰斗單元。堡內的主街,村人叫“龍街”。龍街兩邊臨街的院墻都高大堅固,且臨街都不設院門,開門的只是小巷。這樣,小巷門一關,城堡內就形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戰斗堡壘。敵人即使攻進城堡,要取勝也須付出沉重代價。(圖片8:村巷)
(圖片9:堡內一角)
有人會問,這樣作戰,如何進行指揮和信息溝通呢? 原來,張壁地下,還有一個龐大的地道網絡。(圖片10:地道口)
張壁的地道全長三千多米,它向上通往各家各戶,向下一直通到村外的土壁深溝,那里有道路直通綿山。 張壁地道為立體網狀結構,分上、中、下三層,上層距地面一米左右,中層八至十米,下層則有十七至二十四米。地道一般高兩米,寬一米多,內設哨卡、馬槽、藏糧洞、伏擊窯、通氣孔等,各層之間可上下左右連通。村中水井里還有地道出口。 整個地道和地面上的堡墻、街巷、院落、民居一起,構成了系統的作戰防御體系。在地道里,設有指揮洞,通信兵可四處聯絡,迅速傳遞指揮員的命令。 我們下地道看了,感覺與抗戰及文革時農村挖的那類地道沒有太大差別,但一想到這個地道是隋唐時期挖的,就覺得有點不平常了。(圖片11:地道)
(圖片12:地道)
不過,張壁的明堡暗道在實戰中發揮作用的可能只有一次,那就是劉武周敗逃的那次。 歷史上,劉武周與李世民作戰,是以失敗而告終的。酷烈的戰斗應發生于平川之上,遠在張壁城堡外,李世民的軍隊是順路追擊來到了張壁。讓唐軍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敗退中的劉軍在張壁竟突然消失了,蒸發了,他們根本不會想到劉武周的部隊是鉆了地道。 劉武周此次戰敗后一蹶不振,輾轉去塞外投靠了突厥,想不到的是,他最終是被突厥所殺。 據傳,劉武周的遺骨埋在了張壁。是他的兵丁把他遺體從塞外運回下葬的,而且也是兵丁們頂著唐王朝的巨大壓力,在張壁為他建起一座可汗廟,以世世代代、子子孫孫祭祀他。老張壁人,對劉武周,夠意思,很仗義! 張壁村現在是省級文化村。(圖片13:授牌)
有些景點還是很不錯的,如南廟的琉璃碑、琉璃瓦等,都很有特色,值得看一看。(圖片14:南廟琉璃瓦)
關鍵字: 軍事堡壘 張壁 明堡暗道 魅力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