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平遙古城——神話之后
在擁擠的中巴上就想,這世界級的文化古城平遙,會是什么樣子?
車停在路口,下車來順著明晃晃的陽光看過去,平遙連綿的城墻和箭垛,毫不保留地展現著它的歷史感。坐個人力三輪車從北門進城,大風吹過,回頭看,沙塵揚起,飄過高高的城墻,平添了幾分蒼茫。
西大街上,終于看到日升昌。平遙是中國最早的金融中心,日升昌也是中國最早的票號。山西人杰出的理財天份,從當年國共兩黨的財政部長都是山西人(孔祥熙和薄一波)就可看出來。
日升昌的門前有臺階,門梁上繪有彩色的圖案,襯著黑色的幾根門柱,顯得華麗而又莊重。跨過高高的門檻,我開始觸摸著晉商的神話。盡管對日升昌略有所知,可現在走近了細看時,卻仍被嚇得一愣一愣的。
在“柜臺”的墻上,展出了當年日升昌創造的順口溜,乍一看象是家訓,原來卻是兌換匯票的一套密碼,里面可暗藏匯票的時間、地點、金額等內容,進日升昌做伙計的第一課就要學習這套密碼。而一百多年來,日升昌從未發生過錯誤,不得不讓人佩服。
在“會客室”,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日升昌的“金庫”就設在這人來人往的地方。會客室有一個大炕頭,平常來往客人就坐在上面取曖,喝茶。旁邊是司空見慣的火爐。揭開火爐的蓋子,里面是柴草。再翻翻看,也就是煤炭。一切都平常得無從想象。但是再撥開煤灰,會發現里面暗藏一個蓋子,揭開,有一窄窄的小梯,沿著小梯下去,下面藏的就是日升昌的身家性命——長備金庫,通常金庫存銀都會有幾十萬兩到幾百萬兩。正所謂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這句話被日升昌發揮得淋漓盡致。
院子的旁邊,一間不大的房子里,放在正中的大算盤格外引人注上,這就是日升昌當年的“財務總監辦公室”。日升昌事業高峰時,分號遍布全國,這里管理著全國40多家分號財務的繁重工作,而當時日升昌的“財務總監”也只不過三到四人。如此精簡與高效,不得不讓人又驚嘆一次。
院子的另一邊,同樣不大的一間房子,它的功能相當于今天我們所說的“市場部”、“人事部”、“行政部”。負責著全國市場信息、人員調配、日常事務等工作,也不過3、4個人。
再進一重門,正中的就是相當于今天的“總經理室”。看完資料說明,才知道當年日升昌的管理思想已是非常超前。日升昌從一開始就已是股份制,由幾位財東出資;且實行的是職業經理人制度,聘請首任“總經理”是雷履泰,當時叫大掌柜。而日升昌最有創造性的是實行“員工配股分紅”的分配制度。伙計和高層管理人享有的股份性質也不同。伙計的股份人在股在,人走股份不能帶走。而高層管理人如“財務總監”、“總經理”的股份可以世襲,充分體現著智慧的價值,并完全體現著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而分紅與自己的收入息息相關,使上上下下“無不盡心”。
從民族資本家這個角度看,日升昌幾代功臣們其實已走出了很遠,貧脊的山西的土地里,產生了中國的首富,怎么看都是一個神話。可神話沒有繼續,他們最終沒有成為中國的摩根。從太平天國后,中國內亂不止,外憂內患,日升昌受到了時勢的嚴重打擊,同時外國的銀行潮也開始涌進中國。當時的中國風雨飄搖,日升昌也從神話般的鼎盛開始走向衰落。
我當時還有一種隱隱的猜想。在此之前我看過山西靈石的王家大院、祈縣的喬家大院,都是當年晉商住宅的代表。特別是王家大院,依山而建,與其說它是大院,不如說是城堡,氣勢非凡。喬家大院結構嚴謹,精雕細琢,又非王家大院所能比。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高高聳立的墻。青磚灰瓦,帶幾分陰森和壓抑。
當年的日升昌站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里,他們是否也有這樣迷惘?
走出日升昌,陽光仍然耀眼,古老的街市人來人往。明清街兩旁的店鋪叫賣著各類真假古董。假日經濟讓他們臉上充滿了喜悅。平遙古城能保存下來是中國的幸運,也是平遙人的幸運,利用國內的假日經濟,利用國內方興未艾的旅游熱潮,利用老外對古老文明的興趣,一直沉寂的平遙熱鬧了起來。
揚起的塵土中看見長街各色酒旗迎風飄搖,游人如織。當年有小北京之稱的平遙一定是北方最繁華的地方之一,今天仍然繁華,只是內容已不一樣。當年是平遙人走出了平遙,從而成就了平遙的富裕;今天的平遙人,多少有點固守本地,吃著祖宗的老本了。最近看了一份資料,說就連北京這樣價值更高的古城都沒能保留下來,為什么平遙卻留下了。平遙一位退休老官員說,五、六十代的大建設中,也想把平遙拆了建社會主義新城,但最終因為沒有錢,也就讓它留下了。我不禁癡癡地想,如果當年真的拆了平遙,今天的平遙人又將靠什么致富呢?
關鍵字: 平遙古城 日升昌 王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