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頂
從菩薩頂大照壁仰首上望,108級石臺階層層鋪到高處,十分陡峻,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宮。沿108級石臺階步步登高,就把世上108種煩惱踩在腳下了。聳立於石臺階高處平臺上的木牌樓,四柱三門,上下三層,七個樓頭,雄偉而多姿。牌樓中門大匾上,康熙皇帝御筆親題“靈峰勝境四個鎏金大字,閃爍有光。登上108級臺階,過華麗牌樓,又有一段石階連接山門。此段石階與所有寺院中見到的都不同,垂帶石夾著的石階,中間鋪設斜面御路,雕有九龍吸水圖案。九龍翻騰,互相纏繞,真可謂“活龍活現,與北京故宮礓碌鋪設沒有兩樣。
大雄寶殿面闊三楹,進深二間,單檐歇山頂,殿頂覆蓋琉璃黃瓦,大殿四周有石雕迥廊環繞,內供釋迦牟、彌陀、藥師佛三佛。我國藏傳佛教的大活佛達賴、班禪,朝拜五臺山時都在這里講經說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大活佛於1980年參拜五臺山時,也曾在菩薩頂寺大雄寶殿講經說法。
文殊菩薩大殿院前有石牌坊一座,石壁上有康熙御筆“五臺圣境四字。文殊殿重建於清朝,闊三楹,進深二間,單檐廡殿頂,殿頂覆蓋琉璃黃瓦,歷經寒署數百年,色澤依然如新。殿脊正中置金碧輝煌的鎏金銅法輪。殿內佛壇上供文殊菩薩騎狻猊彩色泥塑像,東西兩側佛壇上則供十八羅漢塑像。菩薩頂的文殊菩薩殿,是朝山信徒必定要叁詣禮拜之處。漢地佛教徒朝拜時,一般是供奉、焚香和跪拜。蒙藏少數民族佛教徒朝拜時,則行“五體投地禮,即頭和四肢同時爬俯於地,十分恭敬和虔誠。殿內有藏族佛教徒供奉的藏畫12幅,畫面用赤金和五彩石質天然顏料工筆畫成,是藏畫中的珍品。有人還稱文殊殿為“滴水殿。殿檐臺下的石階,有一處高起,狀似蜂窩,這是由殿檐年久滴水而形成的礦物水垢。當天空睛朗時,該殿仍象古代計時的“滴漏一樣,隔一定時間滴一滴水。菩薩頂後院放置的大銅鍋全山聞名。厚一點的大銅鍋口面直徑2.04米,深1.15米;薄一點的大銅鍋口面直徑1.68米,深1.1米。在西廊房檐臺邊,也置有一大銅鍋,口徑5尺,深4尺。這些銅鍋,過去每年“六月大會用一次,做齋飯,蒸白面魔王,供所有黃廟喇嘛們集合在一起做佛事活動,跳神鎮魔用;臘月初八佛成道日還用一次,放進黃米、綠豆、蓮子、栗子、紅棗、稻米、桃仁、紅糖等,做成“八寶粥供佛和會齋。
關鍵字: 五臺山 佛教徒 大喇嘛 琉璃瓦 菩薩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