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寺
碧落寺位于晉城西北約15華里處的澤州縣巴公鎮南連氏村東。它背靠碧落山,面對萬松嶺,坐北朝南,依山而筑。寺周群峰環抱,怪石參差,花木叢生,蜂飛蝶舞,環境優美。而舊時這里更是溪泉清冽,長虹臥波,松柏蒼翠,山繞寺院水抱樓,儼然一個悠雅靜謐的世外桃源。
歷史:碧落寺是古澤州境內創建時間最早、建筑規模最大、聲望最為顯赫的寺院之一。該寺初創于北朝時期,早期稱圣佛院,初建時規模很小,僅“佛殿兩座,殿各五間,比肩并立,佛無專位。其后經過多次鼎新擴建,至隋唐時已頗具規模,并從此開始步入其全盛階段。在整個盛唐時期,碧落寺雄居太行,香客云集,佛事活動名日繁雜,鐘罄悠悠,木魚聲聲,香煙霧嵐繚繞,盛況空前。達官顯貴、文人墨客接踵而來,祈福、祝壽、題字、賦詩,總之無不盡力表達自己的景仰、膜拜之情。
月盈終有虧殘時,唐王朝在走過了其空前的輝煌鼎盛后,終于在農民大起義的風潮中壽終正寢了。長年的戰禍,加上武宗滅佛(845年),佛教文化陡然跌入了低谷。伴隨與此,碧落寺也逐漸結束了它的百年輝煌,一步步地走向了衰落。
五代十國,王朝更迭變換,戰亂頻頻,整個社會形勢每況愈下。后周廣順年間(951953年),五臺山高僧普龍云游至此,因“共鐘愛其泉行,遂留而作終,整葺殿閣,重建寺院,潛心日修,廣納徒眾,掀起了碧落寺歷史上的一次小高潮。孰料天有不測風云,僅隔三年后,周世宗于公元955年興起了大規模滅佛運動,在其黃河流域的統治區內,共廢寺3萬余所,相當于在此之前90%的佛寺、佛像被毀。地處世宗統治區中心的碧落寺自然也未能幸免。遭受這次沉重打擊后的碧落寺一度曾頹廢至極,所幸者住持普龍仍率眾門徒虔誠奉佛,慘淡經營,直到北宋建立才開始逐漸復蘇。
關鍵字: 澤州縣 碧落寺 碧落山 龍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