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束河古鎮觸摸云南樸風
*束河古鎮(新城)
麗江的姊妹是束河古鎮。我這么看的。我喜歡云南,也包括那些個地名。比如喜洲、挖色、雙廊、束河、白沙……在麗江古城呆膩了的話,可以轉移一個地方扎營安寨。我的建議是先去離大研古城(即麗江)最近的地方——束河古鎮看看。同樣是古鎮,不妨做一個比較,兩個地方哪個更貼近你的內心喜好。
徐霞客描繪到:“西瞻中海,柳岸波瀅,有大具落臨其上,是為十和院”,這“十和”就是“束河”。不可小覷這里,此地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聚居地之一,曾是茶馬古道上的皮匠村,直到現在,仍然有保存完好的古道。依據建造時間和規模,古鎮分為新城和古城兩個部分。這束河新城是繼麗江之后,政府投資開發的一個旅游景點區,位于麗江以北8千米處,又稱龍泉村。集鎮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就史上有名,成為滇西北重要集鎮,南來北往的商人們都會聚集到此進行交易。據說,政府之所以在此投資開發,就是因為麗江過熱,游人爆滿,需要打造新的景點分散客流。我看到的新城,一石一瓦,一木一水,都能覓到麗江古城的影子,也就不足為怪了。還好,束河在開發的同時,還保留了束河古城的老樣子,一新一舊,正好符合現代人不同層次、不同口味、不同審美眼光的感官需求。
從古城老街青年旅舍騎自行車出發,出門后右拐,20米后右轉穿過花鳥魚市場的門,沿街道向麗江客運站、麗克隆超市方向直行,在香格里大道右轉,到丁字口處,再左轉,我看到矗立在寬闊柏油大道上的古鎮門牌才停下來喘口氣。路上遇到幾撥年輕人,如我一樣,選擇單車,浪漫愜意,重要的是可以隨時停下來,欣賞、張望、拍攝、交流……天氣很好,不冷不熱,我拍了照片,站在路邊休息,因為這里距離目的地就不遠了。大概騎了1小時15分這樣,在新城入口處,我把自行車鎖在了木架子上,然后沒有牽掛地游蕩。
城里街道蜿蜒,很多路口有依據東巴文男人、女人造型為基礎設計的指示牌,不時地校正我的方向感。有個牌兒牌兒掛在離新城門口一側的樹干上避人眼目,上書“滇樸”,不知怎么的竟攝入我的鏡頭,恐怕我喜歡云南,就是因為這個“樸”字吧。
青石街面,店鋪順次排開,溪流環繞,潺潺不絕,的確是放松身心、怡情養性的地方。一個知青在這里開了一個容膝系列店,雅皮士營地。有吃的美味,看的展覽,喝的普洱,還有收藏的古玩璞物,當然涵蓋最深的還是曾經年輕的心對于云南的回憶。
一對情侶坐在鋪了厚厚干草的地上吃著知青飯,見我進來,友善地笑,然后邀我一同入席,我不想打擾他們,禮貌地道謝。五彩繽紛的扎染圍巾像一面面彩旗,飄揚在古鎮的天空,嫵媚在都市女子窈窕的身上,曼妙動人。
《賣火柴的小女孩》出自挪威安徒生童話,一個小攤打的旗號是“賣男孩的小火柴”,這個發布快樂宣言的男孩我一時還不知道源自何處?三眼井旁圍了幾個游人,對著水面的倒影指指點點。納西人視水為生命源泉,農耕定居時代引水入村,一分為三,盡享臨水而居的舒適方便,到了城鎮時代,創造了“三眼井”文化,一股泉水分為三塘井水,第一眼飲用,第二眼洗菜,第三眼洗滌,一水三用,不爭不搶,體現了納西人敬畏自然,珍愛環境的優良傳統。我也好事地蹲了下去,掬一捧水,望望水里自己的影子、天上的云朵、鄰近房舍的屋檐翹角……又是發自內心的笑。
照片:古鎮門房、滇樸、容膝小筑、三眼井
關鍵字: 麗江古城 云南 指示牌 束河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