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蝴蝶泉邊風花雪月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這是一座千年古城,唐代的南昭國、宋代的大理國都曾將它作為都城,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使大理擁有“文獻名邦”的美稱。
提起大理,人們首先會想到以“風、花、雪、月”四大奇景而聞名的大理風光;點綴于蒼山洱海之間的崇圣寺三塔;五朵金花及其美麗的傳說;還有那洱海湖畔的漁家情。
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有著濃郁的白族風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民居文化內涵深刻;白族的三道茶品味悠長。在整個云南之旅中,恐怕再沒有其他地方能像大理那樣,讓你深切感受到獨特的白族風情了。
自影片(五朵金花>放映以來,大理蝴蝶泉,名馳退還。影片中的蝴蝶泉,經過若干加工;但,真實的蝴蝶泉,卻也獨具風韻。
蝴蝶泉,在大理城北40公里的蒼山云弄峰下。由于長期的山水沖刷,砂石成片,山坡上樹木稀少。但當你緩步上坡,行約半里,卻見一片綠蔭耀眼。走過古樸的石坊,迎面有一塊高約3米的大理石碑挺立,碑呈棱形,正面右側有郭沫若手書“蝴蝶泉”三個大字.左例刻郭老詠蝴蝶泉詩的手跡;碑的背面,書徐霞客游大理蝴蝶泉的一段日記。沿林蔭小道曲折前行約三四十米,只見古樹林立,濃蔭蔽天,一方清泉嵌于其間,底鋪青石,泉水明澈,常有人擲金屬錢幣于池中,觀其緩緩旋落,陽光從樹頂篩下,池底銀光閃爍,倍感泉水清例。池邊距地面約二三尺的地方有一粗可合抱的樹干,伸過泉上,池旁建有小,小坐生涼,十分清幽。
過泉后的圓形門,沿石階攀登而上,就到新建的六角翹“望誨亭”。登亭遠望:雞山飛峙,山頂楞嚴塔隱約可見;山腳挖、雙朗等村莊房屋田野依稀可辨;洱水如鏡;北面上關,南面喜洲,煙樹彌漫;右前江尾村,似一支利劍,插入洱海。這望海亭,確是觀“海”的好地方。
蝴蝶泉的景致美,這里一年一度的蝴蝶會更加引人。每當春末夏初,農歷四月中旬,雨季未到之前,周圍田野莊稼收割將,田野較為干枯炎熱,相對之下,蝴蝶泉就更加顯得清涼濕潤,這時也恰好是蝴蝶交尾產卵的季節,這里成了遠近數十里蝴蝶交歡的極樂世界。大量的蝴蝶,從四面八方,匯集在樹蔭下、花叢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只彩蝶,歡聚一處,使這里變得花團錦簇。特別是在蝴蝶泉上,順著那倒垂水面的樹枝,無數蝴蝶,一只咬著一只的尾部,形成千百個蝶串,人來不驚,投石不散,構成令人驚嘆的奇觀。這奇景,引來了無數瑰麗的詩篇,明代楊慎《蝴蝶戲珍珠花》一詩寫道:
漆園仙夢到紹官,初期輕煙裘泉風。
九曲金針穿不得,瑤華光碎月明中。
清代詩人沙琛,在《上關蝴蝶泉》詩中贊道:
迷離蝶樹千蝴蝶,銜尾如纓拂翠恬。
不到蝶泉誰肯信,幢影幡蓋蝶莊嚴。
蝴蝶歡聚,人間盛會。每當蝴蝶會期間,當地群眾,特別是青年男女,成群結隊,到此觀賞,久而久之,約定俗成,將農歷四月十五日蝴蝶最盛期,定為蝴蝶會。蝶會之名,漸傳漸遠,名聲愈來愈大。屆時,不僅有當地群眾,還有附近各州縣的人;不僅有本省人,還有全國各地的游客,都慕名前來觀賞。300多年前的徐霞客就曾說:“峽蝶泉之異,余聞之已久”,并在他的日記中寫道:
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塊蝶,須翅擁然,與生 蝶無異3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于 泉面,綻紛絡繹,五色煥然。游人俱從此月,群而觀之,過五月乃已。
千萬只彩蝶聚會交歡這一奇麗的自然景色已經夠迷人的了,然而當地的白族人民,還給它附上一些神秘的傳說。他們說:這些彩蝶是忠于愛情的古代白族青年男女變化而成;那蝴蝶泉,則是愛情的泉水;那棕棕作響的水聲,則是情人們的低聲絮語。難怪蝴蝶會期間,會有那么多的青年男女來這里相會了。
關鍵字: 大理 成群結隊 白族 蝴蝶會 蝴蝶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