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間,一個人的游走--瀘沽湖篇
#formatimgid_0#
6月6日,十七個與我一樣對母系氏族社會的“女兒國”充滿好奇的人坐上一輛稍顯破舊的依唯柯,沿著一條漫長的山間公路前往瀘沽湖,路很難走,用導游的話講是“超級免費按摩路”。
導游坐在最前一排,長發,黑臉,外形的粗獷與陰柔的聲音形成很強烈的對比,拿著話筒自我介紹一番,姓木,“叫我阿木好了”,父親是納西族,母親是摩梭人,屬于“雜交”,倒也幽默,其實摩梭人也是納西族的一支,算來還是一個血統,我只是在想他的家庭應該是怎么樣的一種形式,納西人走婚肯定是不可能的,他本人是隨摩梭還是隨納西族的方式生活,這個問題到最后,我也沒問明白,只上過三年學,是他們村里學歷最高的人。
#formatimgid_1#
散客,拼起來的,最少的是兩人結伴,只有我,是“男單”,一車17個人,只有四個男的,看來,從性別上來說,女性才是旅游的主力。一個小女子站起來整理背包,車子猛一搖晃,我趕忙伸手扶住,她居然說“大哥,差一點就親到你了。”弄得我很不自然,鄰坐也是一個小女孩,20出頭的樣子,叫我大叔,我說我有這么老嗎?她說這樣顯得尊重,不過,后來也改過來了,“小帥哥”,我也不太喜歡。
#formatimgid_2#
山路十八彎是第一個景點,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曾經在這里取景,于是有人在這里立起了一個石碑,搭起一座涼棚,一些當地人將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水果在這里叫賣,很好吃。路繞著山盤來盤去,在這里看的很明顯,應該算是這里比較有特點的景象。
瀘沽湖位于川滇交界處,屬高原淡水湖泊,平均水深45米,能見度12米,一伙古羌人的后代因為躲避戰亂行走至此,被這里美麗的自然景色吸引,于是定居下來,形成現在的摩梭部落,斗轉星移,日月如梭,幾千年來,他們一直按照祖輩傳下來的習俗,在這里寧靜而有序地過著自己的生活,直到1972年,這里建成第一條通往外界的公路,越來越多的好奇的外地人探頭探腦地走進大山,走進森林,走進他們的生活,他們古樸而簡潔的生活方式,他們神秘而另類的婚姻習俗,他們的祖母屋,他們的豬槽船,他們艷麗的服飾,他們熊熊的篝火,成了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來這里的嘈雜理由。
#formatimgid_3#
在推崇儒學,講究“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中華大地,在外來文化越逼越近的現時社會,他們一直的恪守很不容易,除了閉塞,除了溫和,這種堅持,我更認為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滿足和對祖先和神靈的敬畏。
#formatimgid_4#
“男不婚,女不嫁,結合自愿,離散自由”,在越來越多的人為婚姻問題而苦惱的時候,這未嘗不是一種他們期望的解決辦法,可是,事情真的會那么簡單嗎?沒有社會統一而有效的道德規范,沒有樸實而忠貞的人群組合,沒有對古老傳統心存敬畏的自我約束,這種“自由”對每一個普通家庭來進未必不是一場災難,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家庭的不穩定帶來的必將是社會的混亂,所以,走婚的人群,還是越少越好。
關鍵字: l麗江 摩梭人 瀘沽湖 走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