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透明魚”的故鄉
阿廬古洞被譽為“云南第一洞”,距昆明200公里,位于瀘西縣嘆公里處。又名瀘源洞,阿廬古洞是一組奇特壯觀的地下溶洞群,即地下喀斯特地貌,與石林景觀相似。
石林在地上,阿廬古洞則在地下,它是亞洲最壯觀的天然溶溶洞穴之一。阿廬古洞,彝語意思:“阿廬古洞”為彝語,意即“前面有平坦草地的虎洞”,系宋元時云南“三十七蠻部”之一“阿廬部”的穴居點。
阿廬古洞景區由瀘源洞、玉柱洞、玉筍河組成,全長3000余米。洞景古、奇、險、絕,洞內的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石簾、石瀑、石花千姿百態,幾乎具備了地質巖溶學所定義的所有景觀。
且各具形象,諸如彩霞迎賓、古蓮倒懸、幽谷神鐘、古龜望月、魏王點兵、天造神物等等,維妙維肖,非造化之功不可為,洞中暗河玉筍河中生存著神秘的透明魚。
其魚無眼,身體透明,骨骼內臟清澈可見。傳說阿廬山的唐神仙曾在此吃魚,隨手拋魚骨于水中,并風趣地說:“活去吧!”魚骨果真見水即活,搖尾而去。
阿廬歷史悠久,雖遠離中原,但卻吸引了一代代文人墨客的目光。漢代的文學巨匠左思在其《三都賦》中曾有“漏江伏流潰其阿”之語,說的就是阿廬。
明代大地理學家、旅游家 徐霞客的足跡也留在了阿廬的熱土上,他曾兩度進阿廬古洞觀瞻,并為之驚嘆,寫下了留傳千古的美文。孟獲曾在此稱雄一方,諸葛武候也曾在此輕搖羽扇。
歷史與現實,神話與傳說,名人與美景在阿廬交相輝映,使得阿廬古洞折射出一片神奇的光輝和色彩。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洞景資源中,阿廬古洞具有其他溶洞所無法比擬的特色優勢。
阿廬古洞規模宏大,有九峰十八洞之稱,目前已開發出游覽路線的是位置較為集中的三洞一河:瀘源洞、玉柱洞、碧玉洞及玉筍河,全長三公里,分三層排列呈立體布局,這是世界溶洞中少有的奇觀。
阿廬古洞結構上最顯著的特征還在于它包攬了巖溶洞穴的所有結構形態,大致分為三個類型:廳堂式、宮殿式、峽谷式,宮殿式富麗堂煌,廳堂式氣勢磅礴,峽谷式曲徑通幽。
其次景觀造型琳瑯滿目,惟妙惟肖,變化無方,步步是景,妙趣橫生:再加之石鐘乳晶瑩剔透,奇迷燈光為之裝扮,更令人有如畫中游之仙幻感覺,洞中三絕——透明魚、卷曲石、鵝管也是只有到阿廬古洞才能一睹風采的獨家珍寶。
這又為阿廬古洞的無窮魅力描抹上一筆重重的色彩,面隊規模如此浩瀚而又神奇古老的地下宮殿,三次入洞考察又不得不中途而返的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老先生也只能在其游記中留下一句感嘆:“所入皆甚深,秉燭穿隘屢起屢伏,乳蛀紛錯,不可窮詰焉”成為其旅游考察生涯中唯一未了的心愿。
臺灣著名言情小說家瓊謠女士觀后也頗有感觸地說:“世上洞不少,奇數阿廬洞,洞中景景絕,天下第一洞”,并揮毫題詞“奇山奇水奇洞奇觀”。
一位學者曾經說過:“黃果樹雖然壯美,但它不是世界唯一,而雙乳峰不僅是世界第一,而且是世界唯一。雙乳峰一定會像黃果樹一樣,成為世界聞名的景點。”
雙乳峰又名鼓子峰、并蓮峰,是八曲的最高峰。雙乳峰下有唐人王子欽創建的石鼓道院遺址。半壁的亂穴中,遺有“虹橋板”的殘片。峰的兩面巖峰上,有一巖洞,可容下數十人。
相傳為吳道人修煉處,洞右小穴里不存放有關道人的遺蛻,故洞名為“吳公洞”。雙乳峰集玉蓮之秀、豐乳之美、仙鼓之靈、古洞之奇于一身,是武夷景區待字閏中的一處景勝。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有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觀看“圣母峰”也是這樣。從觀峰亭角度看,象是20歲年齡的雙乳,順著公路往前1里路看,象是40歲年齡的雙乳。
再往前1里,看上去就象60歲年齡的雙乳。據了解,象這樣協調、逼真的雙乳山峰在中國絕無僅有,在其他國家也沒有類似的發現。因此,被稱作“天下奇觀”。
離“圣母峰”不遠的的山谷里,沿著層層的梯田,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形態各異的“貞豐石林”。有的象《西游記》里的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有的象彬彬有禮的布依村民笑迎八方來客,有的象懷春少女羞澀地等待情郎,有的象坐窩母雞正在孵化小雞。
這對已挺立幾千萬年的“雙乳峰”,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日漸名揚天下,每年吸引國內和美、英、法等國的許多攝影者、旅游人和地質專家前來考察。
貞豐縣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是中國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最具代表的地區之一。這個縣境內遍布的喀斯特峽谷、峰林、石林、湖泊、溶洞等奇特景觀。
特別是瑰奇挺秀,姿態別具,鬼斧神工塑就的天下奇觀———“雙乳峰”,己成為當地一個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羞女巖其實就是山峰中間的一個大裂縫。
這個裂縫就形成了一個巖洞,和女陰相比,既是形似,更是神似。這個裂縫高得很,至少有十幾米高,而且到了距離地面近的地方,巖洞口又稍稍擴開了一些,正好像是女性的坐姿,微微地分開雙腿,把陰戶稍稍張開了。
在這巖縫的頂部,還有一叢灌木,恰似女性的陰毛,我心里暗自贊嘆:太像了,太像了!據說,這洞里過去還不斷地有水滴下來,水聲潺潺,于是這個巖洞就更加神奇了。
可是現在這股水不流了,為什么呢?有人告訴我,解放初期,有個女干部騎馬挎槍經過這里,聽說這個洞像女陰,里面還在淌水,許多民眾對之還燒香磕頭,奉若神明,就大怒說:“這種淫穢的東西,留著它有什么用!”于是拔出槍來,朝著巖洞“叭,叭”地打了兩槍,以后這個洞里的水就不流了。
我還聽說,這個“羞女巖”原來叫“仙女巖”。“仙女”也好,“羞女”也好,都避開了一個性字,不用與性有關的敏感字眼。不過我認為“羞女巖”的稱呼比“仙女巖”好一些。
“仙女”兩個字太一般了,而“羞女”二字,還有動態,還有感情。因為陰戶是女子的私處,可是在這里張開得那么大,任人觀瞻,不是很“羞”么?其實,人體也好,這巖洞也好,都是自然形成的,又何羞之有?
羞女巖前有一個平臺,臺上供著一個大香爐,爐上鐫刻了“大地之母”幾個大字,這倒有氣勢,很恰當,因為人都是從這里生出來的,所以人們也常把女陰稱為“生命之門”,這和“大地之母”是一個意思。
在我們參觀羞女巖的時候,這個爐里還香煙裊裊。一個管理人員對我說:“先生,我也替你燒上一炷香吧,保佑你健康長壽,興旺發達,只收十元錢。”我說:“好吧!”于是我的香煙也裊裊上升了。
我想民眾來燒香,大部分人是來表達對生活的一種良好愿望,不必斥之為“迷信”,即使是“迷信”,那個女干部這“叭,叭”兩槍又能把“迷信”打掉了嗎?
我早就聽說廣東丹霞山有陽元石和陰元石,對研究古代性文化很大意義,可惜沒有機會去。2003年夏天,當地有一位企業家林祥倫先生,想在丹霞山進行性文化的開發。
建立一個性文化博物館,邀請我們去幫他策劃,我和劉達臨教授就擇日啟程了。劉教授告訴我,這個地方很值得一去,他第一次去是在2001年12月,中國性學會在那里開了一個會,他欣然前往。
當時,丹霞山管理區的負責人就和他商談怎樣利用丹霞山有關性文化的自然風貌建立性文化博物館的問題。他對我說:“后來有一位負責人還到我們上海武定路的性文化博物館來過。
聽說,這個人曾講,辦一個性文化博物館有什么難,拍幾張照片去仿制就可以了。這句話使我的心涼了半截,怎么可以這樣做呢?真是無知,真不嚴肅。后來這件事也沒有下文了,這次又有企業家要做這件事,似乎我們和丹霞山還是有緣的。”
這位林祥倫先生是廣東人,在廣東韶關、東莞一帶開辦了幾個企業,有志于文化開發,很想有所作為。他個子不太高,嗓門大,熱情充沛,精神飽滿。
他在丹霞山山門口那進山的繁華之地買了一片房屋,做賓館、餐廳、性文化博物館,又在進山不遠處買了一大片地,建立了一個度假村。這個度假村很美,緊挨一條不小的河流。
河水清澈見底,河的那邊則是一座座錯落有致的青山,郁郁蔥蔥,遠遠望去山上還有一個尼姑庵。我們所住的是三層樓的賓館,為竹結構,里面放置了不少樹根雕的藝術品。
推開窗子可見水波粼粼,湖光山影,很清幽,很有野趣。這個度假村的道路也很好,交通便捷,每到節假日,丹霞山區游人如織,也有很多人到這個度假村來休閑,在河邊吃燒烤、打牌或是休息。
據林祥倫先生向我們介紹,丹霞山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它因赤壁丹崖、峰林群集、洞穴縱橫、造型奇特的地質特點而十分著名。丹霞山風景區的總面積有281平方公里。
區內有大小石峰、石堡、石柱500多座,巖洞幽谷100多處,集雄奇險秀于一身,攬錦水飛泉于一體,常令中外游人嘆為觀止。這個地方的泥土山巖全呈紅色,在美國西部、歐洲中部、澳大利亞及中國的幾百處同類型地貌中,丹霞山面積最集中。
地質最典型,風景最優美,因此被地質地貌地理學界公認為“丹霞地貌”的命名地。1988年,丹霞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5年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2003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
當然,我們最感興趣的還是陽元石和陰元石,還是那些與性文化有關的東西,林祥倫就帶我們去看了。陽元石離山門不遠,這個地方已經開辟為一個公園,公園門前有一片廣場,攤販云集,賣一些當地的土特產,如山菌、蘑菇、藥材之類的東西,人很多,但不亂,進入公園大門,也感到規劃得比較整齊有致。
進入園門向左拐,走上幾個山坡,陽元石就遙遙在望了。這個陽元石真是奇特啊,平地兀起,昂首挺立,很有“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氣勢,據介紹,它高28米,直徑7米,最妙的是它的頂端還酷似龜頭,這真是天地造化、鬼斧神工。
關鍵字: 喀斯特地貌 瀘西縣 石林 阿廬古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