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洱海孕育出的美景
去了趟“大理游”,未聞幾杵疏鐘,不見半江漁火,更不要說趁蟹嶼螺洲,看什么三春楊柳、九夏芙蓉了,但也未曾料到竟會鬧得一個性字歸。這一趟端的游了個甚?是不是有些孟浪了?
請不要誤會,我們的大理游,沒有美人陪,沒有紅袖隨,沒有索費小姐身后追……這年頭,那一個性字,雖說早已遍地開花,無需諱莫如深,卻也絕非哥幾個下三爛惹將出來的。
去之前,我對蒼山洱海沒什么概念,無非少年時代看電影《五朵金花》留下的一點印象,那已經是非常模糊了。至于大理,按照我的思維定勢,大約也是危樓如林,四望無邊。
相當于內地一個中等城市吧?因而也就不可能進而去設想,它們之間還會有什么關系。頂多,它們地處云貴高原,海拔高一點,緯度低一點,氣候暖一點,紫外線多一點。
除此之外,還會有什么呢?可是,等我走去一看,那一驚非同小可!首先是大理。那也叫城市?!它夾在蒼山洱海之間,南北走向,東邊是洱海,西邊是蒼山,一不象皇城堡,二不象上海灘,三不象霧都,四不象江城,真正的四不象。
如果一定要打個比方,那就恕我不恭了,煞似一條裹腳布。 “曬”在蒼山腳下,“晾”在洱海旁邊,長長的,窄窄的,說句搞笑的話,嗅一嗅,沒準一股味兒!
其次是蒼山洱海,我也沒有想到,它們竟然挨得那么近,那么地相依相偎,給人以無限想象空間。蒼山就在洱海身邊,洱海就在蒼山腳下。蒼山青黛,洱海湛藍。
蒼山委蛇,洱海綿長;蒼山巍峨,洱海平闊;蒼山雄奇,洱海婀娜;蒼山冷峻,洱海溫柔;蒼山持重,洱海嫵媚;蒼山陽剛,洱海陰柔……如果也一定要打個比方,不說您也知道了。
是的,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它們都象是一對一往情深的戀人。這個比方,在候晚飯的大排檔里,得到當地人的進一步詮釋,那才真叫經典呢!我們是中午到的,匆匆吃點后,就抓緊時間“白相”古街風情。
大理古稱“葉榆”,源于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劉徹為開發西南,在此地設置了葉榆縣,所以大理古城又稱"榆城"。 歷史上的南詔國、大理國都曾在這里設都。
成為我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現存的大理古城為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所建。大理有南北城門,城內是石板路,主大街縱貫南北,街道兩旁青瓦屋面,民居、商店、作坊等相聯。
沐浴著高原初冬的陽光,在滿街飄蕩的葫蘆絲樂曲聲中,一路游覽來到南門,只見譙樓高聳,城墻滄桑,幽深的城門上,楣懸大理二字。城門口的廣場上,三三倆倆的白族少女,身著她們民族的盛裝,一臉笑意地面對游客。
我不太明白她們在做什么生意,誤以為也象十里洋場樣,“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再一細看,不象!姑娘們雖然個個花容月貌,可那眸子里是純凈的,眼神是無邪的,笑意是由衷的。
跟今日滿大街“休閑屋”里的小姐比,不可同日而語。一打聽,原來她們都是出租女郎,即把自己租給游客們合影留念的。這在其他地方我未從見過,借用時髦話說,也算是此地的一道風景線吧。
應當說這也是一種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旅游業發展帶動起來的,當然也是這個勤勞智慧而又愛美民族的創舉。對游客來說,到一個人數較少民族的棲息地旅游。
同那里的土著漂亮女子合個影,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份珍貴的紀念和一段美好的回憶,當然是件趣事。倘若能踏遍祖國的山山水水,逐一同五十多個人數較少民族的土著漂亮姑娘合個影,誰又能說那不是一段頗富創意的佳話呢?
然而,非常遺憾的是,國內游客卻鮮有問津者,租她們的多是些老外。這就有了疑問。國內游客為什么不租?是沒那賊心,還是沒那賊膽,或者是沒那賊經費?
推己及人,我想,不“租”的原因,肯定不會是錢的問題,如今花個十塊八塊的誰還在乎?而且花得又不冤枉。賊心呢就更不用說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又能例外?因此,不“租”的原因,十之八九非不愿也,實不敢也!
一邊是食色性也的堂皇之詞,一邊又是“存天理,滅人欲”的耳提面命,這便是儒家文化在色與性問題上教給人們的口是心非!隱約記得,這種曖昧心理,這種虛偽行為,這種“含蓄”作態,都曾遭到過魯迅先生的痛斥,可是,肅清儒家文化的腐朽影響又談何容易!
一瞬間我打消了浪漫念頭,一瞬間我留下了悵然遺憾……別過古城門后,我們去了有名的“洋人街”。這是條東西走向的緩坡小街。小咖啡館和酒吧各具特色。
日本、韓國料理的店招更是奪人目光,窗明幾凈的小小門面總透著秀氣。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外們,在鋪了藍白色扎染花布的木桌前,悠閑地享受著陽光和午餐。
當地身著白族裝束的老太太熱情地擺賣古舊銀器,旁邊的畫廊里掛滿抽象畫,而旁邊店鋪里大幅的扎染和精致的布包也不動聲色地湊著熱鬧……這里就像是紛繁世界的一個小小縮影。
藍天白云下,熙來攘往中,不同的膚色、語言、國籍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徜徉其間,安逸的氛圍會讓你感受到一種沒有心理負擔的愉悅。沿途都是招攬游客的馬車,我們招架不住車老板的執著招徠,終于成了一輛豪華馬車的網中之魚。
車老板是位四十多歲的白族漢子,很健談。他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了大理的四大特色: 風、花、雪、月。人們通常以為“風花雪月”是指花街柳巷那點破事,其實不然:
大理三塔因其一大兩小,呈“品”字形聳立極為少見而聞名中外。其中大塔又名千尋塔,是座方形密檐式的磚塔,共有16層,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
塔頂四角各有一只銅鑄的金鵬,傳說用以鎮壓洱海中的水妖水怪。塔前照壁上鑲有大理石鐫刻的“永鎮山川”四字,字體蒼勁有力。分立在大塔兩側的南、北兩小塔,是一對八角形的磚塔。
三塔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至于三塔的修建年代,說法頗多,一般公認千尋塔建于唐代南詔國時期。南、北二塔是在大塔修好后增修的,大約建于宋徽宗時。
看來,這位車老板不僅僅只會趕車做生意,那肚子里還是有點學問的。于是便請教為什么要修建一大兩小三座塔,為什么要“品”字形排列,三座塔又為什么不一起修,前后竟相隔了數百年?
我最想了解的他卻“曉不得”,這又不免有點令人失望。當然,答案最終還是被我們打聽到了,只不過那是在游過洱海之后的事了,其版本真偽恐怕還有待考證。
大理三塔的門票很有點咬手,經車老板指點,我們購買了還算便宜的“倒影公園”門票,借助公園池塘坎的制高點,近距離地遠眺三塔。已經沒有時間去蝴蝶泉了。黃昏時分,車老板順道把我們送到了洱海海邊。
洱海是個高原湖泊,但當地人都稱之為“海子”, 因其形廓似耳而得名。據說洱海有三島、四洲、五湖、八景。可惜由于時間倉促,我們一樣也沒看到。
不過,人立在棧橋上,身在海水的簇擁中,環眺四野,那份感覺還是很愜意的。一邊是海拔四千多米的蒼山,一邊是輕風微瀾的洱海,使我忽然想起祖國的千山萬水中。
有許多奇妙的陰陽自然造化,往往是有男就有女,江西的龍虎山,廣東的丹霞山,四川鹽原的公山和母山,陜西的男山和女山……都是這樣,尤其丹霞山的陰元石和陽元石,逼真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而眼前的蒼山洱海不又是一例嗎!所不同的是,它們的愛戀有了結晶,那就是它們孕育了一座形體和風格都頗為獨特的千年古城,華燈初上的時候,我們成了古城一家大排檔的食客。
老板分外殷勤,一看就知道是個生意精。大概是我們的口音和舉止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一邊竭力向我們推薦那些稀奇古怪的菜肴,一邊跟我們聊起了大理風物。
自打那兩座小塔建起來后,蒼山十九峰,每兩峰之間形成一道溪澗,共有十八道山溪。那水呀,一年四季,日夜不停朝洱海里灌,洱海的女妖就服帖了,就再也沒見興風作浪了。
柳永生活的北宋年代,朝廷的養官政策使官僚們富足得蓄妓成風,哪個官宦人家不養幾個私妓消費,那是很沒面子的。柳永雖也是官宦子弟,可仕途失意卻讓他面子不保,時常廁身市井勾欄,其艷科詞作也不知傾倒了多少風塵女子。
有人說他死得很凄涼,送葬的居然只有妓女。可人們知道有多少嗎?一千多啊!那種凄涼誰人能及?請想一想吧,若非情動秦樓楚館,一個白衣卿相潦倒文人,他憑什么凄涼到無人難以企及的程度?
大約二百年后,自號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的悲劇巨匠關漢卿就更不用說了,他在那著名的[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散套里,直截了當地向性倒退性世俗憤怒叫板: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一粒銅豌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魂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如果說這也算是一種斗爭的話,那么由此可見這種斗爭的腳步人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人們將自然界的神奇造型賦予理想化的演繹正是其中之一。就如這蒼山洱海樣,譜寫了一曲經典之戀,我選擇了你,蒼山永遠不會去“拈花惹草”,洱海也永遠不會“紅杏出墻”。
推窗望月,只見山高月小,夜色迷人,亦聞海風陣陣,仿佛葫蘆絲吹出的《月光下的鳳尾竹》悠悠傳來,那么纏綿,那么動聽。那是蒼山的深情絮語呢,還是洱海的嬌媚呢喃?真是令人羨慕啊!
關鍵字: 個性 大理 孟浪 洱海 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