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歷史掠影
“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長以什數,鄧都最大;此皆椎結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師以東,北至葉榆,名為嶲、昆明,皆編發,隨畜遷徒,毋長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里。” 秦開“五尺道”,漢置郡縣,云南直接納入了祖國的版圖。史載漢王朝曾“賜滇王王印”,今在晉寧石寨山“滇”人墓葬中出土金質“滇王之印”,確證漢代云南地區接受中央王朝的管理。公元一世紀中,哀牢首領賢栗、柳貌先后內附,漢王朝調整了郡縣,除漢武帝辟設的犍為、奘柯、越嶲、益州四郡外,增設了永昌郡。改變了部落林立,不相統屬的狀況,帶進了一些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青銅工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現,農業進一步提高。冶煉技藝的發展,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現已發掘到銅鼓、銅棺、兵器、工具、器皿等豐富的實物。這些青銅器上,有的鑄造或刻有各種祭祀、戰爭、狩獵、放牧、農作、入倉、紡織、納貢、交易、飼養、炊事、舞踴、演奏、媾合、游戲等復雜的人物活動場面,涉及人們生活的各個側面,描繪了奴隸社會的圖景。顯示了民間藝術家們的精湛技藝。漢王朝還組織人力開鑿博南古道,“西南絲綢之路”商賈來往日趨頻繁,促進了西南與東南亞各國,尤其是與緬甸、印度的國際貿易及文化交流。東漢時,居住在“永昌徼外”的撣人,曾三次派使臣、樂隊、雜技團到洛陽朝貢、表演,受到漢王朝的封賞。永昌地區的“桐華布”,制作精細,在國內外有美譽。
云南居民努力學習中原文化,東漢時期的孟孝踞,曾“受《韓詩》、兼通《孝經》2卷”。三國時期,中原三足鼎立,南中大姓,在附蜀或歸吳上,持有歧議。蜀漢諸葛亮,親征云南,采取“以攻心為上”的策略,很快平定了南中,在各族人民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宋之際,云南以洱海地區為中心,建立過臣屬于中央王朝的南沼、大理等地方割據政權。南沼自細奴邏至舜化貞,計247年,13王,有10王分別接受唐委任的“刺史”、“臺登郡王”、“ 云南王”等職,與中央王朝的關系時疏時密,時好時壞。其疆域<新唐書·南詔傳>所記為:“東距爨(包有元代所設的烏蒙、茫部、烏撒、東川諸路之地),東南屬交趾(約與今我國與越南分界相當),西摩伽陀(略與今緬、印之界相當),西北與吐善接(約與今云南與西藏界相當),南女王(約為今老撾川擴、桑怒地區),西南膘(約與今國界相當,惟格薩以北南沼與天竺接界),北抵益州(以 大渡河為界),東北際黔巫(約當于明清時期貴陽、遵義二府之西)。南詔內,以十賧為重鎮,設七節度、二都督于外府,以善鄯(今昆明)為別都,稱雄于一方。繼南詔而起的大理國,與宋代相始終,宋王朝也曾封大理王為”云南八國郡王“、”忠順王“、”上柱國、大理王“等等;而大理也常向宋王朝納貢致意,與中原保持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
南記時期,奴隸制經濟發展,較大的貿易城市有陽苴咩(大理)、(喜洲)、拓東(昆明)、永昌(保山)、鐵橋(今麗江塔城)、銀生(景東)等等。佛教傳人,并迅速傳播,佛寺林立,有”妙香國“之稱。有房屋近千間、佛像萬余尊,基方七里的崇圣寺,高達20丈的三塔,雕刻精妙的劍川石寶山石窟、昆明東西寺塔、拓東古幢,均是這一時期先后建造的。滇馬、寶刀、大理石等,稱譽中原。
”元跨革囊“,13世紀50年代,忽必烈率軍征云南,破大理,在云南建立行省,”云南“正式成了省一級行政機構的名稱。結束了幾百年來割據的局面,成為云南歷史上新的轉折。明初,削平了元末重新得勢的”理總管“勢力。清初,粉碎了吳三桂的分裂叛亂,使中央集權進一步鞏固和加強。明末李定國為代表的大西軍,曾擁永歷帝以昆明為根據地抗擊清軍,為全國注目。清代后期,杜文秀、李文學等先后起義,向腐朽的封建制度進行勇猛的沖擊,震撼全省。元明兩代進行了大規模的屯田和移民,注重興修水利;清初,又實行”改土歸流“,使農業、手工業的水平日漸提高,商品生產和流通規模有所擴大,礦產開采業逐步興盛。明、清之際,出現了商賈投資辦礦,雇用工人,從事礦砂、金屬等商品生產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盡管它帶有濃厚的封建性,卻是資本主義的萌芽。1840年以后,清政府腐敗無能,英法帝國主義勢力侵入云南,掠奪了西南邊疆的大片領土,法國修筑滇越鐵路直達昆明,英國掌握滇西的通商道路,大批外國商品傾銷三迤,云南豐富的礦藏和原料被掠奪、洗劫。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云南社會的殖民地化。富有愛國傳統的云南人民從1875年的打擊英國馬嘉理人侵騰沖地區,經1900年滇西片、古、崗軍民抗擊英軍、昆明人民搗毀法國天主教堂,至1910年反對英法政府霸占七府礦權的斗爭,與侵略者展開了一系列氣壯山河的戰斗。
人民奮起抗爭,清廷懦弱屈從,帝國主義得寸進尺,”云南之危,危及全國;云南之急,急于各省“,愛國志士莫不痛心疾首。1905年云南留日學生楊振鴻、呂志伊等數十人先后加入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東京成立了云南支部。接著,他們以云南雜志為輿論陣地,傳播革命思想;以昆明講武堂為中心,培養儲備革命人才。1908年4月,孫中山布置黃明堂等在河口起義失敗;是年冬,楊振鴻潛入保山組織暴動未果。1911年同盟會員張文光等于10月27日在騰沖響應武昌起義,成立滇西軍都督府。10月30日(陰歷九月初九日)蔡鍔、李根源等率軍在昆明起義,11月2日,在昆明五華山成立了云南軍政府,結束了云南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勝利后,袁世凱竊奪了勝利果實,妄圖稱帝復辟,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1915年12月25日,云南”以一隅而為天下先“的氣魄,起兵護國,擊碎了袁世凱的迷夢。在舊民主主義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年,昆明愛國青年積極聲援北京的”五四“運動,6月4日在昆明云華茶園召開盛大的國民大會,誓將除奸、廢約、救國的斗爭進行到底。青年們還創辦了<救國日刊>等宣傳反帝愛國思想,傳播馬克思主義。1926年11月,李鑫等同志組織了中共云南地下黨特別支部;1927年3月,改建為中共云南省特別工作委員會,組織了以王德三同志為首的領導核心。有了黨組織,云南人民斗爭的局面就煥然一新了。抗日戰爭時期,云南地下黨在周恩來同志主持的南方局直接領導下,積極開展工作,使民主空氣大為活躍,成為全國矚目的”民主堡壘“,1945年掀起 過震撼全國的”一二·一“愛國學生運動,被毛澤東同志譽為國民黨統治區民主運動的”標志“,周恩來同志稱為”新的一二·九“。1946年中共中央指示南方各省黨組織開展裝斗爭,云南省工委于1947年在滇東和滇南組織了小規模的游擊活動。1948年春在彌勒、路南、瀘西、陸良、羅平、宣威的一些地方發動了游擊戰爭,成立了云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此后在滇南、滇中、滇西相繼發動游擊戰爭,組織軍事武裝。1949年元旦,據中央軍委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成立,統一指揮全區的游擊隊。”邊縱“在戰斗中不斷壯大,組建了12個支隊、兩個獨立團,共3萬多人。經過兩年多的艱苦戰斗,解放了縣城61座,在解放區建立了民主政權。游擊隊的活動,遍及云南如多個縣和昆明四周。其后,又配合南下的人民解放軍,徹底解放了云南,贏來了人民的春天。
關鍵字: 云南 五尺道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