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理觀三塔
“勝地標三塔,浮圖秘鬼工。”大理三塔,位于大理城北約一公里處。雪巒萬仞、鏤銀灑翠的點蒼山峙其后,波濤萬頃、橫練蓄黛的洱海嵌于前。三塔鼎峙,撐天拄地;玉柱標空,雄渾壯麗,為蒼洱間的勝景之一。
三塔,是大理的象征及標志。
大理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對洱海,西靠蒼山,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崇圣寺的壯觀廟宇在咸同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組成。大塔又叫千尋塔。千尋塔與南北兩個小塔的距離都是70米。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塔前照壁上鑲有大理石鐫刻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是明朝黔國公沫英的后裔孫沐世所書,字體蒼勁有力,耐人尋味。建于唐代南詔國時期(公元823-859年)分立在大塔稍后的南、北小塔,均高43米,是一對八角形的磚塔,都是10級,建于宋代大理國時期(公元12世紀)。三塔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具有古樸典雅的民族風格。
千尋塔每級四面都有拱形龕,也就是常說的供奉神佛的小閣子。相對的兩龕內供有佛像,另外兩龕則作為窗洞直通塔心。而南北小塔,每級的八方都有形狀各異的塔形龕,各層塔身都有浮雕作為裝飾。崇圣寺三塔的級數都為偶數,而其他地方佛塔的級數一般都是奇數。
三塔中,南北兩座小塔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級,是一對八角形密檐式磚塔,八層以上為實心,八層以下則為空心。外觀輪廓線象錐形,屬典型的宋代建筑風格。根據相關史料推斷,南北小塔建造于大理國段正嚴、段正興時期(公元1108~1172年)。
寶塔這種古建筑物,來源于印度,原來是安葬僧侶骨灰的墓穴,僅高3一4米,頂有寶剎,梵名“蟋堵波”,在我國的詩文中譯為 “浮圖”或 “塔陀”。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后,與我國的民族樓閣建筑融合,逐漸演變為重樓坐閣式的建筑,與石窟、壁畫稱為佛教的三大藝術。修建大理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揚的修建浮圖可以成佛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理古為“澤國多水患”。古籍 《金石萃編》中記載:“三塔其一高三十余丈,十六級;其二差小,多鑄金為頂,頂有金鵬,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為此鎮之”。
原來古時修建三塔,傳說采用墊一層土修一層塔的辦法,塔修好后,才將土逐層挖去,讓塔顯現出來、故有“堆土建塔”與“挖土現塔”之說。建塔時所搭的橋,高如山丘,長達10余里,修塔時運力不足,還用山羊來馱磚,如今大理的銀橋村,古時稱為"塔橋村"。
地址:云南大理市三塔公園
開放時間: 8:00-19:00
交通:游客可在下關乘班車至崇圣寺三塔,票價3元。如果從大理古城前往景區,可選擇步行,只需半小時;也可乘小馬車至三塔,費用4元;或者坐私人巴士直達,票價1元。
飲食:氣鍋雞、沙鍋魚、沙鍋魚、洱海的大螺螄。
關鍵字: 三塔 大理 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