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化寺
普化寺位于貢山縣丙中洛鄉赤可當村,是怒江州境內唯一的喇嘛寺。普化寺原隸屬四川省德格縣的佐欽寺,與中甸縣的承恩喇嘛寺關系密切,同屆藏傳佛教紅教寧瑪派。 地區的喇嘛教是在清朝乾隆初年,由佐欽寺喇嘛杜建功傳人。松婁喇嘛在貢山甲查姆桶地正式建寺,取名“飛來寺。光緒年間,蘭雀活格喇嘛由外地請來工匠,重新建寺。將原草房改為瓦房土木結構。于1783年建成了金碧輝煌的喇嘛寺。寺廟為三層樓房,雕梁畫棟,內有泥塑佛像和彩色壁畫。
普化寺坐西朝東,倚山面水,居高臨下。寺南怒山婉蜒起伏,后山高聳青翠,寺北怒江兩岸高山奔躍江中,有石門關之稱。普化寺四周山水神奇清幽,雅靜怕然,云海霧裹,時隱時現。全寺廟宇均為土木結構,占地約889平方米。正殿高10米左右,重檐,歇山頂,三層,有鉆尖頂,金瓦飛角。通面闊16.3米,進深15.6米,臺基高1.3米。殿內有8棵四方形空心中柱。殿內還有寧瑪教所供奉的“出世本尊、“世間教學為內容的雕塑和彩壁神像。正殿左院為客房,右院為藏經樓和更室,穿過更室進到喇嘛靜室。除正殿外其余建筑均為二層。
幾十年來,普化寺無人管理,在風雨侵蝕中,大部廟宇毀壞,現殘存正殿一層,臥室一幢,房頂全換成蓋石板。殿內雕塑無一保存。只四壁部分圖案畫像還能辨認。現保留有7幅工筆重彩的寧瑪教圖,畫高3米,寬2.3米,千佛圖2幅,殿外墻壁留有四大天王圖。 普化寺表現了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和精湛的建筑藝術,是怒江地區文化與內地文化交往融合的結晶。
普化寺教義復雜,主要有“九乘與“大圓滿江。喇嘛重密輕顯,一般喇嘛無正規學經制度。多數由親戚朋友傳教,下層喇嘛既信教,又可以娶妻育子,重大活動的節日歸寺集中,平時不脫離生產。活佛是喇嘛持寺,他采用轉世繼承。普化寺活佛相承五世,第一世杜建功,是怒江喇嘛教的傳人人;第二世松婁,由佐欽寺派來;第三世熊動,由佐欽寺派來;第四世蘭雀活格,是從維西白濟汛河邊尋來;第五世鱉世臘楚,是維西康普土司禾園柱之子執寺。
關鍵字: 云南 喇嘛教 普化寺 貢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