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孔廟
石羊孔廟位于大姚縣城西面36公里的石羊鎮,又稱大姚孔子銅像,始建于明代,如今保留有大成殿、崇圣殿等古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成殿內的孔子銅像,高2.3米,重約3噸,為各地文廟所罕見,據稱這是全國最大的孔子銅像。石羊是云南省首批公布的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石羊,古又稱“白井,追溯歷史,始于漢朝,唐初置瀘南縣,后更名為鹵水縣,屬姚州,清康熙45年改名為直隸錄提舉司,屬姚州轄。1921年起稱鹽豐縣,1958年合并大姚縣。
石羊歷史上因鹽而興,石羊制鹽業始于西漢,到明末清初達到了鼎盛時期,所產之鹽,供當地和姚安、永仁、華坪、祥云等二十多個縣一百多萬人口和畜牲用鹽,使不少懷揣發財夢的商人紛至沓來,在宋時曾是南方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驛站,商賈云集,這里有著由財富堆積起來的繁華,現今仍有許多當年用青石板鋪成的人馬驛道遺址,各種騾馬蹄印清晰可見;還有那充滿氤氳濕氣的古鹽井還能讓人觸摸到歷史的痕跡。南北相對峙的南北二塔、“封氏節井大型浮雕、古時的“七寺、八閣、九座庵和穿鎮而過的石羊河(古稱香河)上的三步兩座橋無不折射出鹽文化鼎盛時期的繁榮景象。
久負盛名的石羊孔廟雄居在美麗的象嶺山腳下,它是文物古跡眾多的滇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整個古鎮的靈魂。孔廟又稱文廟,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年),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建成,歷經十二個朝代增建修復,逐得完善,是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廟的建筑規模十分宏大,占地面積6584平方米,建筑面積1616.8平方米。其建筑格局完全按中國古代宮殿式衙署規模布置,縱橫對稱排列,主體建筑布置于中軸線上,附屬建筑置于兩側。整個建筑群以大成殿為主體,兩側有東廡、西廡、鄉賢祠、名宦祠,外側有朱子閣、倉圣閣等建筑,結構嚴謹,布局勻稱,宏偉端莊。
大成殿頂部用黃、綠、藍、三色琉璃瓦覆蓋,門窗、木柱用朱漆彩畫,整座建筑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大成殿的門上方掛著歷代皇帝、名人題的“萬世師表、“與天地參、“圣集大成、“斯民在茲等九塊匾額,紅底金字,光彩奪目。在大成殿內正中的1.6米高臺上供有鑄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孔子全身銅像。銅像頭戴冕冠,手捧朝笏,儀態威嚴,正額端坐。其高約2.3米,重約2500公斤,論其重、其大、其鑄造工藝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在國內均屬無雙尊者。
在東西兩廡供有孔子七十二賢人塑像,七十二賢人的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孔廟內還保存有一塊著名的封世節井浮雕,浮雕由6塊大理石直縫拼成,高2.2米,寬4.1米,畫中有人物80多個,馬28匹,刻繪于道光二十一年菊月(1842年9月)。其畫面上部為石羊名賦,中部為石羊風光,下部為明末清初張虎帶兵攻石羊的歷史事件。 歲歲年年,人事滄桑,石羊孔廟依然向人們講述著古鎮曾有的輝煌。
關鍵字: 云南省 建筑群 琉璃瓦 石羊孔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