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瀘沽湖
瀘沽湖,位于云南省寧蒗縣永寧鄉與四川省鹽源縣左所鄉之間,距寧蒗縣城76公里。 瀘沽湖內,有5個海島,屬云南境內的3個,屬四川境內的2個。它們像一只只綠色的船,飄浮在湖面,一般高出水面15~30米,大小各不相同。最小的里格島,位于獅子山下,靠湖的北岸。島北面坡下土地平坦,居住著8戶摩梭人,全是木楞房,木房沿島而筑,大門面對湖水,景色迷人 。
土司島地處湖心,頂端高出水面36米,島周長約700米,東西窄而南北寬,為狹長形。土司島的得名,是因為它過去專為永寧土司消閑游樂之用,現在島上所有建筑物蕩然無存,只留下殘磚斷瓦。里無比島,又名大堡島,距土司島3公里,處在一直線上。島高43.4米,長450米,寬200米。里無比島西南坡緩,藤樹密布;東北方向山坡成臺,下至海邊,有小沙灘。
瀘沽湖水美,瀘沽湖岸山也秀,群山之中尤以格姆山(獅于山)為人們所喜愛。這座山雄偉高大,狀如雄獅在湖邊蹲伏靜息,獅頭面湖,傾斜的橫嶺似腳,要是細心觀察,還指得出口耳鼻眼,使人越看越覺得維妙維肖。人們常呼它為獅子山。
傳說山上有一位名格姆的女神,她保護著山下各族人民的平安幸福,讓百姓多子多孫,讓姑娘健壯美麗,讓莊稼茂盛,牛羊興旺。獅子山在環湖摩梭人心中,是座美麗的山,也是座神圣的山。他們在山腳為它建立神龕,將格姆女神視為眾神之首,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祭祀活動。屆時,附近村寨的男女老少,特別是青年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帶著食品,有的還騎著駿馬,到獅子山朝拜。除了祭祖格姆女神外,還要舉行盛大的野餐、賽馬、對歌等節慶活動。
滬沽湖畔村落棋布,當地居民以摩梭人(納西族支系)為主。摩梭人民居建筑為方木垛成的井千式木楞子房,以木板當瓦,每塊長約0.8米,寬0.2~0.4米不等。內部以火塘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層樓房為客房,上為青壯年婦女與她們的阿注(朋友)的居室。
由于歷史的原因,在摩梭人中還保留著具有早期對偶婚特點的阿注婚姻形態,保留著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一些特點,這種婚姻,在時間上,可長達數十年,也可短到一二夭;在數量上,可與一二人結為阿注,也可以與更多的人偶居。結合自愿,解除容易,雙方不來往即算解除阿注關系。與此相適應,家庭是由血緣為紐帶的母系親屬組成,家中財產均由母系血統的成員繼承,子女均留母家,隨母姓。男子的身份是舅父或舅祖父。婦女在家庭生活中和生產管理上是主持人,享有崇高的地位。
瀘沽湖被摩梭人稱為“母親湖的瀘沽湖,是瀘沽湖風景名勝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背景,素有“高原明珠之稱。湖中各島婷婷玉立,形態各異,林木蔥郁,翠綠如畫,身臨其間,水天一色,清澈如鏡,藻花點綴其間,緩緩滑行于碧波之上的豬槽船和徐徐飄浮于水天之間的摩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幾分古樸、幾分寧靜,是一個遠離囂市,未被污染的處女湖。當地摩梭人稱為謝納米,意為母海,因湖的形狀如曲頸葫蘆,故名瀘沽湖。
瀘沽湖是由斷層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水面海拔為5685米,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水平均深度40余米,最深處達73.2米,僅次于撫仙湖,位盾全省第二位。整個湖泊狀如馬蹄,南北長而東西窄。這里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環境破壞較小,水質潔凈。湖東,有條山梁婉蜒而下,下插湖心,似條蒼龍俯臥湖中汲飲甘泉,形成瀘沽湖上一個美麗的半島,它幾乎將廣闊的湖面一分為二,半島尖端與對岸相距僅2公里,成為湖面最狹窄的地方。
關鍵字: 云南 摩梭人 瀘沽湖 獅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