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西藏
一個人需要隱藏
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
度過一生
這佛光閃閃的高原
三步兩步便是天堂
卻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過重
而走不動
——倉央嘉措(六世達賴)
西藏的每座寺廟都有自己的性格,如果讓我在西藏的寺廟中選一座喜歡的,我肯定毫不猶豫的選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門口)
扎什倫布寺坐落在日喀則,是格魯派寺院(達賴和班禪都是格魯派的),好像歷代班禪都住在這里。日喀則距離拉薩有兩百多公里,可以坐大巴車過去,建議同學們先研究好坐大巴的時間和客運站位置。我們去日喀則的時候,是到西郊客運站坐車,但是去的時候工作人員說大巴車已經沒有了,只有120塊一位的商務車,人湊夠了就出發。沒辦法,我們只好選擇這個了,結果證明這是個很失敗的選擇。后來聽說從拉薩到日喀則至少有兩條線路,其中有一條會途徑羊卓雍措,而且在別的客運站應該全天都有大巴車前往。灰常不幸的是我們走的就是那條不經過羊湖的路線,而且從一個叫做大竹卡的地方開始便不停的在修路,我們的車不斷的繞行啊繞行啊繞行,更過分的是,司機同志中途又撿了一個人,硬是塞在本來就不寬敞的車里,我忍了好幾次才沒有打電話投訴他。就這樣慢慢的顛簸到日喀則,我們的靈魂和肉體基本上都散架了。
到達日喀則后,入住曲宗老師幫我們預定的郵政賓館的藏式豪華包間,拿到鑰匙一進房間就震驚了,家具都是藏式的,墻角和天花板上都是手工的彩繪花紋,相當細致而且有風味,一路上的不快也基本忘光了。再次感謝曲宗老師,呱唧呱唧。
(郵政賓館的藏式豪華標間)
中午就在賓館旁邊的玉包子吃了個飯。玉包子是連鎖經營的,在拉薩比較多見。日喀則的這家玉包子實在是不敢恭維,衛生等級至少是z,在放食品的玻璃柜臺上面就赫然放著沾滿了蒼蠅的蒼蠅紙;中午吃飯的時間,服務員拎著滴水的垃圾袋在客人吃飯的桌子旁邊走來走去。。。。。其實服務質量很多時候都是一些細節,檔次就體現在這些地方,我就不明白了,他們就不能稍微注意點兒么,真是的。淡定啊淡定。
吃罷了飯,打探好扎什倫布寺的位置,由于不是太遠,我們一路走著過去的。門票55元。遠遠的就看見了金光閃閃的金頂和高高的白墻,整個寺院錯錯落落的分布在山坡上,依次遞接,疏密有致,占地面積很大,蔚為壯觀。
進門之后,沿著左邊的路一直往里走,可以沿著順時針方向參觀各個大殿。紅頂白墻的建筑在陽光下很是好看。我們信步走進一個小院子,發現一個年紀有點兒大的喇嘛正在里面打理一盆盆剛剛長出來沒多久的鮮花,旁邊擺著的很多盆已經盛開了。試圖和老人家聊幾句,可惜我們語言不通。他跟我們說那些小幼苗和那些已經開花的是同一種,我們豎起大拇指夸他的花漂亮,他很高興。
一座座建筑之間,通常都有狹長的走道,偶爾有身著紅色衣服的喇嘛們出現又隨即消失在曲曲折折的建筑后面,白墻中的一點紅十分惹眼。這里經常可以看到喇嘛們戴著一種黃色的帽子,帽子很大,從前到后像是濟公戴的那種,也是因為這個,格魯派也被叫做黃帽派。整個寺院就像一個小村鎮,喇嘛們各司其職,在這里起居生活學習和工作,他們安詳而從容,寵辱不驚。偶爾我們不小心走進不允許游客參觀的院子,他們也不嗔怒,只是笑著說這里是不可以參觀的,我們便慚愧而退。
我們經過某個大殿外面的時候,一個年紀很小的喇嘛正專心的坐在地上擦酥油燈,完全不理會旁邊走來走去的游人們。一箱子沒擦的油燈放在旁邊,他先把燈芯兒拿出來都放在一起,然后用一塊白色的抹布把油燈里里外外的擦拭干凈,擺在另外一個箱子里。午后的陽光從屋頂上投射下來,他坐在陽光和陰影之間,頭上滲出了點點汗珠。我們坐在旁邊和他攀談,他說他16歲,來寺里已經六年了,他在這里除了學習佛經,還要學習數學漢語和英語,就像是在學校一樣。擦油燈這個活兒是每天都要做的,其他人也都有自己的職責和任務。這就是他們的生活,一種我們沒辦法體會的生活。
下午三點的時候,號角聲吹起,喇嘛們從各處聚集到誦經的大殿里,坐在一起開始誦經,我們也隨著一起進入了大殿,一片誦經之聲,抑揚頓挫。他們進門之前,都要脫掉自己的藏靴。據說穿藏靴是這里的喇嘛的一大特征,外來的和尚應該很容易被發現吧?
扎什倫布寺里最有名的,估計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銅佛坐像,在大須彌殿里,這尊強巴佛總高26.2米,耳朵就2.8 米高,嘆為觀止。藏傳佛教中的強巴佛就是我們比較了解的彌勒佛,是掌管未來的未來佛。
我覺得扎什倫布寺的特別之處不在于有什么樣的佛,也不在于她是歷代班禪的住所,而在于他安適的生活氛圍,讓人覺得親近,這也是我喜歡她的原因。
(寺廟內)
(石階)
(很漂亮的花)
(喇嘛)
西藏的每座湖都有屬于自己的傳說,如果讓我在西藏的湖中選一個喜歡的,我選納木措,因為這是唯一一個我去過的,呵呵。
去林芝的時候錯過了巴松措,去日喀則的時候錯過了羊卓雍措。遺憾嗎?恩那。but,so what,遺憾也可以算是旅途中各種收獲中的一種,整天坐在辦公室里,你就只有一個遺憾——沒去過西藏。
納木措的美不能用語言來形容,只能親自去體會。
納木措離拉薩很遠(西藏的景點之間距離都很遠,動不動就需要一天的路程,因此建議同志們提前研究好路線,安排好時間)。游納木措建議同志們當天往返的比較好,那兒住宿條件據說比較差,而且從環保的角度考慮也是不要住在那兒的好。如果要看納木措日出的另當別論(據說100天可以看見100種不同的日出)。我們在東措門口的旅社報了個當天往返的團,每人240元包含門票,11座的金杯車,早上7點鐘出發,路上限速比較嚴格,大約中午12點左右才能到。途中會經過念青唐古拉山口,海拔5000+。中途有些地方可以下車噓噓和拍照。
隨著金杯車搖晃顛簸了幾個小時之后,經過嘈雜的檢票口,終于到達了山頂上可以遠觀納木措的一個觀景臺,這里風很大,遠遠的看見納木措像鑲嵌在山谷里的一塊碧玉,天是如此的藍,湖水竟然比天還要藍,藍的過分。遠遠的看著她,我們幾乎驚呆了。從觀景臺往山下走,沿著蜿蜒曲折盤旋回轉的山路還有走很遠,才能靠近她。路上是大片的草原,遠處是逶迤的雪山,美景當前,我真想吟一首詩啊,可惜胸無點墨;我真想放歌一曲啊,但是沒有伴奏;哪怕大喊一聲也行啊,我又怕車里人揍我。好吧,我只好強忍著激動假裝淡定從容。但是但是但是我真想變成一頭牦牛就生活在這兒,貓了個咪的。
終于靠近了,我們跳下車,直奔湖邊。湛藍的湖水近看透徹見底,湖面上波光粼粼,一望無際。藍天白云底下是圣潔的雪山,雪山底下是藍到發綠的湖水,絕美的畫卷鋪開在眼前,安詳和美好盛開在心間。坐在圣湖的邊上,我們可以忘記一切。我們跳起來拍照,我們捧起圣湖的水解渴,微風撲面而來,我們沐浴在這陽光中體會這無盡美好。
納木措旁邊有一個小鎮,有飯館和一些小店,后面有廁所,門口有小孩兒在那兒收錢,我們去的就是廁所那個方向的湖邊,很安靜,只有我們幾個。
后來我們去了另外一面,游人很多,湖水也不及之前那樣清澈,恍惚間就像到了北戴河。景色再美,也架不住人多。有很多當地人牽著白色的牦牛在湖邊供游人合影留念,我看著那些牦牛挺可憐的樣子站在湖邊,完全沒興致再騎在他們背上。婦女和小孩就坐在路邊向來往的游人乞討,他們基本上就會說一句漢語“一塊錢"。這讓我印象很差,興致也減了不少,照了幾張照片就悻悻離開了。能怪誰呢?景區開發同時帶來的問題也不可避免,金錢帶來的污染包括對環境的也包括對人的,悲哀。
(湖邊)
我們在納木措停留了2個多小時,就要返回了,一路走我們一路回望著這圣湖,默默地祈禱她永遠安寧,健康,美好。
關鍵字: 扎什倫布寺 日喀則 格魯派 觀景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