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永樂火鍋
火鍋在我國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明、清以來,火鍋的各種吃法已盛行于世。永樂火鍋起源明朝永樂年間。
明朝燕王朱棣(明成祖),攻下南京后,改號“永樂”,遷都北京,按照《太祖實錄》里“唯功大者鐘大”的規矩,鑄造了一口舉世無雙的永樂大鐘。遇到萬壽圣節等節日,都有漢經廠主持敲鐘作佛事。永樂大鐘,現懸在北京西郊大鐘寺內,享有“古代鐘王”之譽,以悠久的歷史、精湛的鑄造工藝以及燦爛的書法藝術和佛教藝術,馳名中外。
永樂年間,民間盛行用屠夫宰牛取出的"牛下水"(肝、肚、牛油、心、舌、毛肚等)洗凈,用簡陋的鍋灶,煎牛油后,加上辣椒、花椒、姜、蒜等調料入味,再加牛骨,熬湯,后將"牛下水"、蔬菜等下鍋,燙而食之,味道鮮美,既飽其口腹,又驅寒除濕。這種吃法逐漸流傳到宮里,深得宮庭的喜愛。后來,人們遂將之與“永樂大鐘”齊名,稱之為“永樂火鍋”。
關鍵字: 火鍋 美食餐飲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