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故鄉的30個記憶
在外漂泊越久,鄉情越濃,濃得象一杯隔夜濃茶,象一壇陳年老酒。
于是,就在瞬間生發出無限的遐思:不正是這無數的碎粒粒黃土凝結成美麗富饒的關中平原嗎?不正是這塊神奇的土地歷盡歲月滄桑,依然滋養老家茁壯生長的五谷么?這遐思,還裹著故鄉大秦的油鹽醬醋、羊肉泡饃、油潑辣子褲帶面、乾州掛面鍋盔以及“你吃咧么,再甭胡拾翻了,熱乎乎的”等等親切的鄉味鄉音,將我又再次帶回到那片故鄉的熱土以及遠去的童年里!
(1)我的故鄉就在大唐女皇武則天和李治的陵墓——乾陵的東南方向,從小聽我爺說故鄉是塊風水寶地,怪不得在我的記憶中老家時常風調雨順的,除了我印象中76年那場波及甚廣的地震外,幾乎沒有什么大天災;
(2)故鄉老家,是每個在外漂泊人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所以,我從小就愛我的故鄉,因為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對故鄉的思戀,時常縈繞在我的夢中;
(3)天真爛漫的童年,誰沒有幾個美麗的夢想呢!我想象自己長出兩只翅膀,象屋檐下歡飛的雨燕一樣,自由地翱翔在田野的上空;那時的天空碧藍碧藍的,我常坐在田間地頭去欣賞那一朵一朵形似狗娃貓娃的游云;
(4)童年也是貪玩的時節,所以,有打麥機在吼,也有牛犢兒歡叫的聲音,我依然大睡在打麥場上;午飯之時,我媽在村子里到處找我,以為我把自己弄丟了,其實我在這里呼呼個正美;但有一次是真的把自己整丟了;是鄰村小寨看電影時睡著了,最后跟鄰村我哥同學住了一晚上;母親著急得那一夜沒有睡著;
(5)童年的記憶好象大多都是黑白膠片,我經常去看隔壁的丫頭在玩一些我不會玩的東西,但有時她們連看都不讓我看,說是我家的公雞偷上了她家的鍋案,把案板上一個老碗給打碎了;我當然站在我家公雞這一邊說,那怪你家里人沒有放好,為啥不往案里面放,偏要放到案邊,管我家公雞啥事;
(6)我小時候,鄰里都說我手很巧,除了畫畫超出一般伙伴以外,還幫他們用九號鐵絲擰鏈子火柴槍,用鋼鋸條做小木槍,用墨水瓶做煤油燈;10多歲就玩過鉤針做過紙花,其實,做紙花是為參加毛主席追悼會胸前佩帶戴的;12歲就跟我爺學會擰草盆;若遇到雨天,與小伙伴就一塊捏泥娃娃;
(7)特別是我用厚紙板或者牛皮紙做成的皮影,活靈活現,站在我爺的炕上,貼著窗戶,借著燈光,與隔壁伙伴各拿一皮影,自表自演,一陣打打殺殺,惹得大人和小伙伴們哈哈大笑;但有一次我在隔壁家演得正歡,我二哥跑來后,不知為何將我的皮影兒撕扯個粉碎,我當時非常氣憤,我無奈地望著地上缺胳膊斷腿的可憐的皮影,我難過得哭了;
(8)熏風過后,老家的春天來了;早春二月,麥苗還沒有起深,不怕踩踏,我和小伙伴去麥田里放風箏;
(9)你瞧人家這才叫風箏。而我那時的風箏,其實是用報紙糊了個紙片片,下面拉個線線;在麥田里跑了半天整得滿頭是汗,還是打著旋轉飛不起來;最后發現平衡出現了問題,就在下面拖三尺多長的紙飄帶,我的風箏,我的報紙片片終于在春風里飄起來了;
(10)老屋隔壁的院子很大,種了許多我沒有見過的植物;每當早春二月,從隔壁墻頭就飄來花瓣落在我家院子里,有粉紅和雪白兩種顏色;戶主在舊社會是一位教書先生,他孫子是我兒時的伙伴,我們非常要好,經常趁夜間用彈弓打麻雀,他比我靶子精準,一個石子打一只麻雀;現在,頭頂蒲籃去他家串門捉墻根的蝸牛去;
(11)我有三天沒有看見我的貓娃了,那是在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后來我在前院一個角落發現了我的貓娃,我撥弄著它冰涼的身子,它一動不動,它睡著了嗎?我喊來了爺爺,他說貓娃吃了藥死的老鼠,已經死了!我難過得哭了好幾天;
(12)我和小伙伴埋了貓娃后,我心里依然很傷心,我的貓娃陪我睡了好幾個冬天,自從貓娃來到我家后,我和母親精心撫養,不但給它咀嚼饅頭吃,我幾乎每天放學回家要打一只麻雀,只要聽見我的腳步聲,就從廚房跑出來,圍住我直打轉轉,喵喵討食吃,貓娃也不知幫我家逮了多少老鼠;老鼠死后,我家的老鼠又翻了天,不但猶如無人之境,而且學會了爬鐵絲;
(13)長大一些,就很調皮搗蛋,但是膽子不大,與小伙伴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打架,下手比較軟,自己不占上風;記得有次與小伙伴打架,搬起一塊磚頭,舉過頭頂,但手卻
關鍵字: 乾州 關中平原 陳年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