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之旅連載五漢長城遺址
day 3
第三站 漢長城遺址
甘肅漢長城遺址西起今敦煌市西端的灣窯墩,沿疏勒河經后坑子、玉門關、大月牙湖,由三個墩人安西,過西湖、望火堡、布隆吉、橋灣,穿玉門市北石河沿岸,進金塔后沿弱水北通居延。另一路從金塔順黑河經高臺、臨澤、張掖、山丹,過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永登等地,渡黃河人寧夏。在甘肅境內全長1000余公里。始建于漢武帝元狩二年(前 121年),止于太初四年(前101年)。因軍事防御之需要而分段建造,故其制不一。大體上是先設亭障,再視地勢之需要而筑墻垣,故有些地方有亭障而無墻垣,時斷時續,但總體上仍能連成一線,形成一個整體的軍事防御報警系統。建造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起沙土夯墻,并夾雜紅柳、胡楊、蘆葦和羅布麻等物,以粘接固絡,堅固異常。外側取土處即成護壕,壕內平鋪細沙,以檢查過境者足跡,稱作“天田”。內側高峻處,燧、墩、堡、城連屬相望,所謂“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烽燧有夯土板筑,蘆葦、胡楊、紅柳等夾砂土夯筑,夯土外包土坯構筑,土坯壘砌等多種形式,高者達10米。雖歷兩千年風沙雪雨,有些地段仍堅固如磐,屹立于戈壁沙漠之中,如矯龍蜿蜒,氣勢不凡。
離開雅丹,我們來到漢長城。殘存的小段長城和唯一的烽火臺被柵欄緊圍著,已經全然沒有昔日的雄風。這里也是唯一不收門票的景點。
我徜徉在那些殘垣斷壁當中,尋覓思索。這個世界上似乎沒有什么能經得起歲月的洗禮打磨,那些曾經的堅固與輝煌也不例外。與能夠存在成百上千年的歷史遺跡而言,人類顯得格外渺小脆弱。充其量幾十年的生命里程,我們能想能做的實在有限。在歷史的長河里,人類渺如塵埃。
對于一個行者最大的夢想依然是走遍世界。在目睹了滄海桑田,世事巨變之后,唯一的念頭就是加快行走的步伐,在有限的生命時光里走最長最遠的路,看最美最絢的風景。唯此,也就不枉活一生。至少對于渺小的我,生命已足夠精彩。
我滄桑滿懷地別離了漢長城。
今天的最后兩個節目是千佛洞和敦煌影城。因打算去莫高窟,千佛洞大家都沒進去。我等在樹蔭下飲了瓶冰鎮啤酒,感覺清爽之極。
敦煌影城進去看了看,無論規模還是內容比張賢亮的西部影城差遠了,那30元的門票算是白扔了。
下午5點多回到墩煌市,首先購買到次日下午2點半到嘉峪關的火車票。然后回酒店洗澡更衣,晚上8點左右出去“覓食”,先奔向譽滿中國的“達記”驢肉黃面館,里面人聲鼎沸,擁擠不堪,看來不等上一小時是沒戲。已餓得半死的我只能退到對面的牛肉面館。后來在青海湖邂逅的驢友告訴我,她們某日下午3點就到了“達記”,不過并不比我們幸運,最后也因里面人多而逃跑了。
飯后在敦煌迷離的街道漫步,忽而發現夜空晴朗深邃,天色呈詭秘的湖藍,白云漂浮,星光燦爛。這樣的星空,這樣的夜晚在都市里是永遠見不到的,因此它將沉淀我心。
到酒店訂了明天去莫高窟的車,倒頭即睡。
關鍵字: 千佛洞 嘉峪關 墩煌市 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