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廟
伏羲廟位于天水市秦城區西關,是全國最大最早的伏羲廟。是一處古柏參天,濃蔭蓋地;廟宇輝煌,亭角挑翹;布局嚴謹清幽雅靜;高墻圍繞,芳草添色的所在,委實有著作為我們中華民族初祖的宏偉氣魄。是天水現在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伏羲廟,又名“太昊宮,臨街而建,兩門三進,自南向北有牌坊、廟宇、月臺、碑亭、主殿、古柏等,占地200萬平方米。殿宇排列對稱整齊,布局規則嚴謹,屋頂皆飾琉璃筒板瓦,雕梁畫棟,巍峨壯觀。 廟門首,有一單檐歇頂,雄偉莊嚴的牌坊凌空矗立在高3米,寬6.5米、長17.6米的臺墓上,周圍以磚砌勾欄;大門五間,進深兩間,通長17米,懸山式,中央置寶瓶;正脊螭吻尾向內,背獸尚全,有纏枝牡丹。背部置劍靶以拒鵲,為清代之物。進門前院長52.6米,寬32.8米。再進為儀門。
進儀門即為中院,闊32.8米,深58.6米。主體建筑太極殿高大雄偉,穩坐在院正北高1.8米,長26.4米,寬13米的月臺上。殿宇重檐琉璃瓦頂,飾螭首。 頂上平脊兩端有翹轉向內的“鴟尾。斗拱五鋪,三抄、三平昂,刻卷云和龍頭。門扇飾透花金線艾葉紋。
窗透花,刻有二龍一珠,障水板刻松鹿圖,雕刻精絕,別具一格。內有伏羲泥塑彩繪像。后有先天殿,原祀神農,內塑神農像一尊。側有朝房、碑房、廡殿、鼓樂亭。亭殿間鑲以古柏37株,古槐1株,奇形怪狀,儼然是一院人物一幅畫卷。廟東北有池,跨池有橋,池畔有亭,名曰“來鶴亭。據說昔日有白鶴棲息其上,故此得名。廟祠內,柏槐蒼茂,花木芬芳,黃鶯鳴囀,燕語呢喃,碧樹亭影,交相輝映,景色幽靜,令人神思向往。 每逢農歷正月十六日,相傳是伏羲誕辰。有一天,柏茂槐蒼,凝翠吐香,太極殿上,素肴佳果,寶燭輝煌,裊煙繚繞,馥郁送香。畫卦臺上,青松碧檜,白階生光,人流如梭。天水及鄰縣群眾扶老攜幼紛至朝拜,以表達對這位人文初祖的無限景仰和崇敬之情。
關鍵字: 伏羲廟 古柏 天水市 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