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青城
被譽為“風雅之地的青城古鎮,位于榆中縣北部的崇蘭山下,距蘭州110公里、白銀30公里、榆中縣城54.2公里。總面積138.04平方公里,轄14村、7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2萬,耕地1.44萬畝。這里地勢南高北低,海拔1450米,地形呈狹長地帶,黃河流經北部,屬典型的黃河谷地。氣候溫和,水源豐富。適宜種植瓜果蔬菜,尤其以盛產綠煙聞名。
自古以來,經濟發達,借助黃河水運,成為蘭州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尤其令人稱道的是,這里由于古老悠長的歷史而積淀的豐厚傳統文化,使青城鎮成為黃河上游獨具特色的一塊風水寶地。 古老的歷史 根據《甘肅通志》《蘭州府志》《皋蘭縣志》《榆中縣志》《金縣志》記載:青城為宋代大將狄青擢秦州刺史巡邊時所筑。《宋史middot;狄青傳》也記載:“寶元間,元吳反,青為延州指使,以功累遷西上總領事門副使,擢秦州刺史、涇原路都總管,經略招討使。 青城原名“一條城,約二里許,東西長、南北狹,故名,民國時期老百姓簡稱為“條城。東門名“鞏安門,上有朝陽閣,結構宏偉,懸匾額:“條城堡。南門名“威遠門,上即文廟。后代為紀念狄青,又將條城呼為“青城。
根據青城《羅氏族譜》記載:宋寶元時,狄武襄公擢秦州刺史。有豫章羅月泉先生者,為宋儒從彥之曾祖,武襄聘為幕客。狄武襄公巡邊至定遠,筑一條城。月泉襄辦屯田事宜,因僑居一條城。后還豫章,至裔孫柄之復遷于條。這也是狄青修筑青城的佐證之一。 明末,隨著韃靼勢力的北退,青城人逐漸過河北移,先水川、強灣,繼而王峴、武川,還有其他一些地方。隨著人口的遷徙,條城的外延也擴展了。
關鍵字: 四合院 城隍廟 甘肅省 青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