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母親“水車之都”
黃河水車,位于黃河河灣,距沙坡頭約6至7公里。水車是黃河沿岸一種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而今多被淘汰,現有的6個巨型水車是專供游人欣賞娛樂之用。
蘭州水車園
黃河水車黃河水車,位于黃河河灣,距沙坡頭約6至7公里。這里聳立著6架木制巨型水車,經河水沖擊,日夜緩緩旋轉,并發出嘩嘩的巨大聲音,引起了游客的無限興趣。水車是黃河沿岸一種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而今多被淘汰,現有的6個巨型水車是專供游人欣賞娛樂之用。水車也叫天車,車高10米多,由一根長5米,口徑0.5米的車軸支撐著24根木輻條,呈放射狀向四周展開。每根輻條的頂端都帶著一個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裝水。河水沖來,借著水勢緩緩轉動著十多噸重的水車,一個個水斗裝滿了河水被逐級提升上去。臨頂,水斗又自然傾斜,將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農田里。黃河岸邊的水車晝夜轉動著,為黃河游增添了無限的風光。
滔滔黃河水自西向東,奔流不息,而水車正如黃河母親的珠瓚,千百年來在沿黃兩岸,以其獨有的風姿留傳至今。
蘭州水車園
水利作用
幾百年來,世事滄桑,水車在原有引流灌溉的主要功能上,同時附加了豐富的旅游內涵,我們所看到的龍灣水車是1999年為發展石林旅游而重新修建的,水車有48個水斗,輻條36根,軸心到地面是7.8米,水車直徑為8米,它利用水流推動掛水板,驅使水車徐徐轉動,水斗依次舀滿水,緩緩上升,至上方時,水斗口朝下,將水傾倒掌盤,再入水槽,引流水渠。
黃河大水車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為中國農業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見證。水車的發明為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和諧穩定奠定了基礎。
蘭州水車園
歷史發展
水車又名“天車”、“翻車”、“老虎車”。蘭州水車是由明代蘭州人段續在吸收借鑒南方水車技術基礎上創造制作的。水車解決了河岸高、水位低難以提灌的困難,使沿河農業大受其益。因此,沿岸農民群起仿效,到清代,蘭州黃河兩岸架設的水車已達300多輪,成為了黃河蘭州段上獨有的文化風景。清道光年間詩人葉禮賦詩曰:“水車旋轉自輪回,倒雪翻銀九曲隈。始信青蓮詩句巧,黃河之水天上來”。清末蘭州山水畫家溫筱舟的畫《汛月》中就有蘭州水車的身影。
黃河水車自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56年)問世,一直是蘭州地區農業提灌工具。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電力提灌逐漸興起,蘭州境內的200多架老水車因完成了歷史使命而陸續被拆除、散落,唯獨下川村水車被保存了下來。2001年,這架已有160多年的老水車被列為省級文物以后,下川村人把它當作村子的文化祖業和旅游資源精心維護,停轉四年后又轉動了起來。
蘭州水車園
歷史價值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僅存于世的幾輪蘭州水車,已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人們不僅畫水車、照水車,許多能工巧匠還紛紛制作微型水車,作為旅游紀念品,很受游客的喜愛。為了弘揚黃河文化,開發旅游資源,展示黃河兒女的聰明才智,蘭州市政府曾歷時七年修建了綜合性旅游景點———水車園。又在近期斥資修建蘭州水車大觀園,以期再現昔日“水車之都”的風采。屆時6組12輪水車將齊立黃河岸邊,成為蘭州的新亮點。
蘭州水車園
游玩小貼士
成人票:10元
兒童票:10元
投訴電話:0931-8419863
公交:市內乘15路公共汽車可達水車博物園。
自駕:境內公路密布,有國道6條,省道5條,縣鄉公路47條,鄉道32條總里程1952公里。公路樞紐是以蘭州為中心;11條縱橫干線為框架,輻射全省的網絡。
關鍵字: 蘭州 沙坡頭 灌溉工具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