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法會
九月法會在農歷九月二十九日舉行,這是一次禳災法會, 主辦者仍然是寺院。其活動內容仍然是一次廣場演出,所不同的是這次法舞場面更大劇情更復雜,表演人數也多達40余人,并有二十余人組成的樂隊,聲勢潔大。
九月法舞表演共分四場進行,劇中人物繁多,故事情節多變。法舞,其實就是各寺院法會上的跳神舞。跳神起源于八世紀吐蕃贊普赤松德贊興建桑耶寺時,蓮花生為降伏惡鬼,所行儀軌中率先應用的一種舞蹈。這種象征佛法形象的神鬼舞,經過后世宗教大師們的相繼改進和規范,又作為宗教儀軌,世代傳承,便成為現今的各地喇嘛寺院的法舞一一跳神。
跳神沒有歌唱,是啞劇式的系列舞蹈,除寂尊神不戴面具外,怖畏金剛的忿怒,尊護法神的牛、鹿神、烏獸、骷髏以及各種鬼怪精靈都戴性格面具。各種神松手持不同的法器,如刀、劍、戟、鈴、桿、缽等;身著色彩各異的法衣,以示法力的區別身份。一般講護法神像威猛,動作幅度大,舞蹈速度緩慢,動態造形強,具有一種莊嚴肅穆的威懾感。鬼怪舞蹈節奏急促凌亂,張牙舞爪,靈活多變又富有神奇多變的恐懼感。加上場上鈸鼓齊鳴,號角聲聲,嗩吶陣陣,使人頓覺進入一種震撼心靈的宗教文化境界。
關鍵字: 演出 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