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燈節
藏歷十月二十五日,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成道圓寂的日子。僧俗教民通過點燃不息的酥油燈來表達自己的懷念之情,并以此頌揚佛法如光明火炬,永遠驅散黑暗、愚昧之功德。
在西藏,燃燈節創立較早,叫“浪麥”,意思是全世界都有佛法的火焰在照耀。屆時僧俗或在寺中、或在自家佛龕前點燃酥油供燈予以紀念。這個節日是全民性的,幾乎所有僧俗都會參與,盡其力量供獻。由于宗喀巴的兩名大弟子嘉央卻杰和仙欽卻杰分別于十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圓寂,而第二世嘉木樣又是在十月二十七日圓寂的,所以,拉卜楞寺的燃燈節雖同樣從十月二十五日開始,但延續三天,表示對三位圣者的紀念。
十月二十五日一早,寺內各經堂、佛殿全都敞開大門,允許教民們自由進出,膜拜瞻仰,各佛像前也換置了新的供物。僧侶、群眾手提酥油壺,拎著糌粑盒、柏枝和藏香,絡繹不絕地走堂串殿,煨桑焚香,添油叩首,頂禮朝拜,并繞寺轉經輪。晚上,全寺數百座經堂、佛殿、佛邸等高大建筑物的平頂四周,全是一排排、一溜溜、豎成行、橫成線的酥油供燈,似銀河落地,星辰萬點,輝煌燦爛,頗為壯觀。僧眾們在夜色中誦贊宗喀巴大師的聲濤和有規律的長號嗚奏聲,使人仿佛到了另一境界之中。
僧人專有節日
雪域眾多節日中,有一類是僧人集團專有的,最初完全封閉,后來為了弘揚佛法,部分地區逐步開放,但只允許俗眾觀看,絕對不允許參與。這類節日,大多是藏傳佛教各流派為自己教派的生活、發展而創立的。特別是在密宗各學院,這類節日頗多。這類節日有些是紀念性的,紀念人物都是某學院、某專業內的活佛或高僧,聲譽未及全藏區,因此,紀念活動也就只限于內部。
僧人專有的節日內容大都包括誦經禱告、驅魔、密宗法舞等,但各自側重點不同,淵源不一,因而風格也有所區別。實際上,它也是各教派、各學院張揚自己個性的一個機會。節日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因而主要集中在幾個規模較大、學院設置較齊全、社會影響較廣泛的寺院。除了格魯派,其他教派也有。
甘南州內的拉卜楞寺具有的僧侶專有節日是:時輪金剛法會,固定時日為三月十五日,因為此日是釋迦牟尼成佛后講授時輪金剛本源之日,由時輪學院具體主辦此項法會。時輪學院經堂于三月初六做彩色土壇“金廓”,梵文名“曼荼羅”,即時輪金剛的寶城。壇的做法是在平面上將彩土由尖嘴筒中慢慢倒出,堆成圖案,為寶城的立體輪廓。在經堂頂端,有寶城立體模型,得7天才可做成。十五日舉行院中舞蹈。舞者扮成頭戴五辦蓮花的少女,共16名。俗民可以前來圍觀、膜拜。據說一切跳舞者死后均會住在時輪金剛寶城內,因此參加者踴躍。這些舞蹈是時輪金剛喜歡的供法之一。
關鍵字: 光明 創始人 宗喀巴 格魯派 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