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背包客秋訪張家界(一)
離開鳳凰古城的前一天(11月1日)下午便買好了次日去張家界的大巴車票,是前排座位(這很重要,長途車坐在前面不僅座位寬敞舒適,而且視野開闊利于觀賞沿途風光和拍照,所以,但凡有條件我們都會提前購前排座位票)。第二天一早,我們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別了鳳凰,四個小時后到了張家界。 先講一件趣事:有了到張家界一游的計劃后,便想了解張家界的情況。一天在校園里遇見一位湖南籍的教授,我提到要去張家界,他不解地說:“去那兒干什么?沒看頭,亂七八糟的山,像國畫亂抹出來的一樣……”。我聽后嚇了一跳,竟無言以對,只笑答:“誰不說俺家鄉好,你也太謙虛了吧!”。后來才想到這正應了“見仁見智”那句老話:即使是同一事物,若從不同的角度看也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來,套用美學中的一句經典名言:“燦燦發光的金子在地質學家眼中不過是一種礦石而已”。張家界風景區,如僅從地質構造來看,那些山也只是沉積的砂巖地貌經水蝕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罷了,或許有點“亂七八糟”吧;但對醉心于自然山水的人來說,卻是一幅幅無比雄奇壯麗的天然圖畫! 不過行前在網上倒真看到不少反映“張家界亂七八糟”的信息,主要是指張家界火車站、汽車站的旅游服務混亂:游客下車伊始就會被蜂擁而上的各色人物包圍游說,或強拉食宿或軟磨參團旅游,結果常常是游人上當受騙,一些游客還曾被小偷趁亂洗劫過。對此我們的心里也有點“亂七八糟”了:情況若真這樣,自助游的老人肯定是這些“獵頭”的首選獵物,可不能掉以輕心!看來,較為安全省心的辦法是盡快離開市區進入景區,那么找一位可靠的導游便是當務之急了。于是在網上搜集了不少有關景區旅館與導游的資料,再根據網友的反映,給其中口碑好的幾家分別打電話反復了解情況。 單從價位看,各家的報價都差不多:包吃、住、門票(248元)、全程導游三天兩夜共470元/人;如延時70-80元/人/天;但各家提供的服務有所不同。最后我們選定了一位名叫石萬太的導游,他家在山上的旅館設有標間,還可提供免費上網;最重要的是他負責到車站接送并代購返程車票,這樣我們的主要問題都解決了。此后一直與他保持聯系,上山前一周他每天通過手機短信給我們發布張家界的天氣預報,使我們躲過了連續幾天的綿綿陰雨。十一月二日中午,一到張家界他便帶著車趕到市汽車站接上了我們。 下午二時許順利進入森林公園景區。先在餐廳吃了午飯,之后順道游金鞭溪。因這段游程需要步行七八公里而我們和友人的背包又比較沉重,所以得請挑工幫忙。一直守候在我們身旁的兩位三四十歲的婦女提出五件行李挑到住處共100元,得知人家是為孩子賺學費的我們也沒還價,省出了體力就可以暢游了。 森林公園入口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此前從圖片上看張家界的山就覺得很特別,而當這些拔地而起的巨峰突然壁立在眼前時,我竟目瞪口呆了!其難以言表的奇特形貌完全不是我腦中的“山”的概念,而是些點綴著青松綠草的千姿百態的石柱、石臺、石塔、石墻、石塊和難以名狀的形態,讓人目不暇接!通過聯想景區給它們取了名,如:觀音送子、劈山救母、定海神針、雙龜探溪等等,我們也自命名了一處景點“訓子”,請看看照片像嗎?山峰被命了名就成了景點。張家界號稱奇峰三千,若都命了名,就有三千個景點了,那就成我國景點最多的景區了。 金鞭巖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觀音送子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訓子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石塔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峰林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我們隨著石萬太導游沿金鞭溪前行。金鞭溪處于兩山間開闊的山谷谷底,這條被稱作“最有詩意的溪流”此時水量較小,清淺的水流在寬寬的石面上緩緩滑過;野草野花裝點著岸邊;兩岸林蔭如蓋,帶來一地清涼,不由聯想到“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蔭”(《醉翁亭記》)的文句。但在這兒賞奇峰卻讓人著急——茂密的樹林遮擋了視線,只能透過樹冠的間隙依稀看到山崖的局部。好在飽覽奇峰之美的景點在張家界比比皆是,暫且在這里全身心地體味幽谷清流的情趣吧!少雨季節,無法領略溪水的勝景與詩意,然而清幽的環境,涼爽宜人的氣候,新鮮的空氣,平坦的道路,一路的好山水,卻是難得的徒步佳境,安步當車走它個七八公里也算是上山前的演練吧!我們雖走得滿頭大汗,卻感到身心具爽,看到身邊匆匆越過的坐著抬椅的人不禁為他們感到惋惜。兩個多小時游完了金鞭溪景區,來到了在旅游界和園林界都頗有爭議的百龍天梯下。 金鞭溪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金鞭溪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來張家界之前,對在景區修建百龍天梯我也是堅定的反對派,而當今天身臨其境時我的想法有了改變。這是一座從山腳直升山頂的觀光大電梯,它被巧妙地設置在山體的凹槽中,緊貼巖壁而立,位置隱蔽,色彩與山體也較和諧,因而在偌大的張家界景區對自然景觀的影響非常有限,可這條電梯卻為游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否則許多人都只能望山興嘆而無法目睹張家界的真容了。天梯空間寬敞,視野開闊,速度快,300多米的垂直距離不到兩分鐘就到頂了,真有一種“飛檐走壁”的感覺。走出天梯,站前廣場上的旅游環保車隨即將游客送往袁家界、天子山等景區。 百龍天梯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當我們來到大觀臺附近的住處時天色已經黑透。石導幾兄弟都從事旅游服務工作,所以旅館叫“石家兄弟客棧”,共10間客房都是標間,有20來個床位。房間還比較寬敞,臥具也干凈,有彩電和燃氣熱水器。客棧的門廳里擺著電視和電腦,是公共活動區;廚房與餐廳連在一起。男主人和其女兒主外,都是導游,父女倆性格開朗,女兒尤愛說笑,跟她爸開起玩笑來像兄妹一樣;女主人主內,做飯兼收拾房間搞衛生,她的活兒多,總在忙著,有點靦腆。我們累了一天,吃過晚飯、沖了個熱水澡便休息了。 石萬太導游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第二天一早與石導研究游覽日程。張家界景區面積遼闊,僅核心景區(森林公園、天子山和索溪峪)就達369平方公里,景區景點眾多,怎樣游才能既符合我們的體力又不錯過重要景點呢?經商量決定:選擇不同類型的、代表性強的景點,以住處為中心,先遠后近慢慢游;不拒徒步,在山上的時間定為五夜六天。 在旅館吃過早飯,按計劃上午先去袁家界風景區,這是一條精品景點較集中的線路。我們在住處附近的公路旁等車,看到身后的兩塊大水泥平臺,石導說這里原來是賓館和餐廳,后來被遷出去了。單看這地基的規模就可以想象那時景區內是何等的熱鬧了。不久免費環保車來了,車況不錯。我們在袁家界停車場下車進入景區。這天天氣晴好,一行五人情緒高漲、精力充沛地走在崎嶇的山路上,眼前是林立的奇峰,腳下是千尺深淵,迥異于其它景區的山形帶給人一種全新的感受。 似天公對張家界情有獨鐘,在此突發奇想,塑造出如此眾多的似山非山、似石非石的特殊景物,把造化的奇、險、神、峻、曠、幽、秀、雅等等美態都集中地展現出來,形成一座天造地設的巨型石景藝術博物館:這里有獨立擎天的“乾坤柱”,有奇峰成雙成對、似喁喁私語的“情人”谷,有青峰作陣、攝人心魄的“迷魂臺”;有小巧玲瓏、翠峰點點的“后花園”……。 就是那些兩兩并列的山峰,也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象:看那“閨門初開”——兩座高約千尺的巨石離得那么近卻不相連,頂端被一條窄縫隔開,正似剛打開一點點的兩扇巨門;不遠處還有兩座高峰比肩而立,但有一條巨石橫架在兩山之巔,正是“一橋飛架”東西,讓“天塹變通途”了。這座天然石橋就是有名的“天下第一橋”。遠觀雖讓人心驚膽顫,但橋上裝設了護欄,游人可以在“天橋”上安然行走,切實嘗試一番“上青天”的滋味!而此后在天子山景區見到的“仙人橋”可沒這么慷慨——它也橫跨在兩峰之間,然而因其過于險峻故只能供仙人通行,游人到此不得不止步了。寓秀于曠的“十里畫卷”不是指足行十里,而指目視十里。 在此駐足遙望,層層疊疊、高高下下的峰林綿延了數里,環視四面,真是一幅漸次展開的巨型扇面山林畫卷,萬千峰石歷歷爭奇,妙不可言。這里還有供游人寄情的“許愿天鎖”景點,雖是個狹窄山道上的小小亭子,卻吸引來眾多游客,亭內和路旁長長的鐵鏈上掛滿了黃燦燦的銅鎖。相愛的人們期望用堅固的鎖牢牢鎖住彼此的承諾與愛情,銅鎖是永遠鎖在這兒了,孰不知掛鎖人如今怎樣?是依舊相知相守還是早已各奔東西? 人們守護愛情的方式不同:有的掛在嘴上,有的鎖在鐵鏈上,有的銘刻在心中。景區內常常見到成群結隊的韓國游客,聽說有的已來過兩三次了。他們中許多人還在此留下了印記:路旁有個名片屋(小亭),掛著一排排用韓國游客的名片貼成的八角紙燈籠,亭柱上和亭檐下也被名片貼滿了。我覺得用名片做燈籠的留念方式很有創意,但把它們貼在亭子上似有不妥,這不又成牛皮癬了嗎?由此想到某些用筆與刀在景物上隨處留名的游人著實可惡,他們的輕舉妄動不僅讓珍貴的景物破了相,也讓自己臭名遠揚,真一無是處。 乾坤柱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閨門初開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天下第一橋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仙人橋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十里畫卷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神龜望天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殘巖古松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許愿天鎖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名片屋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一個上午馬不停蹄地游了十多個景點,然后乘環保車到石導的弟弟家(石家兄弟的另一間客棧)吃午飯,稍事休息后又游了附近的“一步難行”“神鳥啄食”“大觀臺”等景點,完成了今天的任務。回到旅館看到新來了不少客人,有廣東的、湖南的,加上我們五位已經滿員了。大家吃過晚飯后,不約而同地聚集在門廳里。這里海拔高、晝夜溫差大,晚上還真冷。 主人在門廳當間擺了個小矮方桌,桌下放著一個木炭火盆,小桌四旁固定著厚厚的棉被,大家把腿伸在棉被下圍坐在一起。這種取暖方法很有效,很快全身都熱了。一位熱情地廣東女士提議大家開個小晚會,我們熱烈響應,石導的女兒非常活躍,也來助陣。于是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們歡聚一堂,有唱歌的、唱京劇的;有表演粵劇的,跳新疆舞的,歡樂的氣氛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大家玩得十分開心。我還錄了相,準備刻成光盤分寄大家以作留念. 晚會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by 映山紅
關鍵字: 鳳凰古城 張家界 長途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