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游之天龍峽
這是位于鳳凰南邊的一處自然風景區。從大路邊伸出一條小道通往景區,路邊就有扒活兒的蹦蹦摩托。 狹窄的小路時而上坡時而下坡,路也坑坑洼洼,有的路段還遍布碎石。也許這段路并不是很遠,但在我和驢友看來,卻是路漫漫兮。在一次劇烈的顛波中,驢友不幸掛了彩,被蹦蹦摩托內的一顆凸出來的小鐵釘劃傷了,好在傷得不重。但是,心靈上受到的驚嚇倒是不輕。雖說俺們已買了旅游意外險,但在這窮鄉僻壤,醫療條件并不健全。隨后剩下的只是暗暗慶幸和加倍小心。 景區門口停了許多蹦蹦摩托。票價是88元,但如果找個當地人幫忙討價,可以得到一定的優惠。拿到票后,景區會派山里長大的人帶游人進山。 我們的小向導是個五年級的苗族小姑娘。她皮膚黝黑,雖算不上漂亮,但絕對是十分健康的那種類型。她身穿粉色t恤和短褲,但腳下那雙塑料涼鞋卻磨損得厲害。小姑娘很內向,不愛說話,你問一句,她才答一句。只有到某個景點時,她才會主動說一句“這是……。” 從大門口往里走,崎嶇的小路兩旁是很多小片的稻田或梯田。走了很遠,才來到真正的景區入口。進得景區,就可以看到潺潺的流水了。山中郁郁蔥蔥,在溪邊的草叢中偶爾能看到幾只野鴨和幾只山羊。小向導健步如飛,走起山路來如履平地,我很努力才能跟上她。很快就到了一線天。兩邊的峭壁直上直下,溪水從峭壁中間流過。緊靠著一側峭壁的溪水中,人為擺上了一行巖板石,供游人通過。仰起頭,除了光滑的巖壁,和巖縫中的綠色植物,就是那一線藍天了。過了一線天,貼著巖壁建起了一條棧道。沿著棧道翻過一座山頭便能聽到轟隆隆的流水聲。向下望去,一條小瀑布濺著白色的浪花翻滾而下,隨著一大塊凸出的巖石,流水繞其而行,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棧道與小瀑布基本平行而下,雖然有一小段距離,但隨時能感受到隨風飄來的水霧。棧道上方的巖石也時常滴下山泉來,整條棧道都濕漉漉的。下到小瀑布的底部,是個小水潭。回頭仰望,整條瀑布像一條白龍,很是好看。 沿著棧道再走一小段,就出了峽谷,轉個彎,流水便緩了下來,陽光也充足了許多。一路山青水秀,很是愜意。想來老頑童、瑛姑和一燈大師隱居的地方也就是這樣了吧,無非再養些玉蜂。這可是負離子含量極高的好去處啊。 走著走著,真是感覺累了,好在小向導說馬上就到了。果然,爬上一個山坡,來到一塊平地。已經有些人在此休息了。這塊地上,豎起了更高的山峰,山腳下有個山洞,這就是天龍洞了。山洞的頂部,有兩個天然形成的倒掛的大蓮蓬頭兒。蓮蓬頭兒的外圍長了一圈綠色的植物,底部像花撒一樣流出水來。幾個人圍著靠里的蓮蓬頭兒接水喝。小向導告訴我們,這兩個蓮蓬頭兒流出的水味道是不一樣的。靠里的那個甘甜爽口,而靠外的這個流出的水又苦又澀。這就是為什么人們都接里面那個蓮蓬頭兒的水喝的原因了。蓮蓬頭兒下的石頭長滿了青苔,十分滑溜,當地人已做了鐵架子架在石頭上,踩上去就穩得多了。兩處的水都嘗了嘗,果然如小向導所說,但甘甜與苦澀的反差沒有想象中的大,只有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得到。不管怎么說,兩處的山泉都同樣地冰爽。當地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山泉水洼中冰上了各種飲料出售給游客,那冷凍效果絕不比冰箱里拿出來的差。 山洞外的平地上,有個賣米豆腐、米粉的攤子,同時還用桶打了山泉水,冰了些山黃瓜出售。座位是用竹條扎成的,上面再擺上草編的蒲團,坐上去就很舒服了。 這里聚集著幾個向導,年齡最大的可能正直中年,還有兩個跟我們的向導年齡相仿。其中有一個十分健談,她自報是六年級的,五年級時開始利用課余時間做向導,現在經驗已經很豐富了。我問她是不是以后想做導游,她說長大后想去鎮子里做導游,但可能不太容易。我們的向導在她的帶動下也放開了一些,說自已今年是第一次做向導,節假日每天帶人進山兩趟。我問她怎么不穿苗族的服裝,她說她年紀還小,要等長大后才可以穿。沒好意思問她們的報酬,但想來是很微薄的。從與她們的接觸可以感到她們的生活還是很堅苦的,不由感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啊。
關鍵字: 摩托 風景區 驢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