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醴陵瓷器
china醴陵新八景廖宏力 撰稿醴陵原公認的八景(圣池瑞淥、狀元芳洲、東臺集鳳、南屏聳翠、劍石含霜、醴泉浸月、金魚煙雨、白鶴晴嵐)依然猶存,是游人休閑游覽的好去處。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如今的醴陵換然一新,城市近年來又涌現出新的八大景觀。一景 蛟龍鑲綠帶——醴陵淥江風光帶 500){this.width = 500;}" border=0>淥江是湘江的支流,發源于江西萍鄉市蘆溪,它違背江水東流的自然規律,拐過九道十八灣向西流入湘江。她從名人輩出的紅色根據地贛西高山而出,最終注入了名人云集的湘水。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句中,用“淥水蕩漾清猿啼”來形容江水的清澈,兩岸秀麗的景色,我們就可知道淥江的可愛。近年來淥江城區段經過建設者和能工巧匠花巨資精心裝扮,兩岸玉石護欄、花草綠化、園林小品、文化幕墻、主題雕塑形成兩條具有醴陵地方山水和人文景觀的風光帶,恰似兩條生龍活現的蛟龍藏在這幅好似太極圖案的市區版圖中央,她的秀美和神奇令多少游人贊不絕口。 二景 煙花綻新歌——花炮祖師爺大殿 500){this.width = 500;}" border=0>醴陵是花炮祖師爺李畋的故鄉,煙花編炮也是該市兩大產業支柱之一。生產使用花炮其原意是利用它驅邪祛霉、震撼神靈、迎新接福。現在由勤勞智慧的子孫傳承了1300多年,并將其發揚光大。花炮這個東西既能夠刺激你的視覺,又能夠刺激你的聽覺,而且顯示喜慶,吉祥,平安,歡樂,所以它有頑強的生命力。到如今,天下那里有喜慶,那里就有醴陵的煙花;那里的世界就顯得如此美麗;那里天上人間就會姹紫嫣紅。 為祭祀花炮始祖,弘揚花炮文化,彪炳花炮偉業, 鼓勵做強做大編炮煙花產業,護佑醴陵子孫萬代繁榮昌盛。1999年由醴陵市政府倡導,花炮界出資450萬元,新建了李畋大殿。該殿坐落在城區西山山腰綠蔭叢中,占地20多畝。站在淥江之濱仰望西山,只見群山懷抱,大殿氣勢雄偉,雕梁畫棟,紅墻碧瓦。拾級而上,依次可見兩旁松柏茂盛,進正門左側“李畋殿記”碑文醒目,右側是李畋古墓,大殿中香火旺盛,祖師李畋高大的塑像矗立在中央,此外,殿中兩側還供有各路神仙、祖師。 三景 熱血衛吾華——左權將軍塑像 500){this.width = 500;}" border=0>左權(1905—1942),出生于醴陵市新陽鄉,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著名軍事家。周恩來稱他“足以為黨之模范”,朱德贊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全國抗戰爆發后,左權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后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粉碎日軍多次殘酷“掃蕩”,威震敵后。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遼縣十字嶺戰斗中壯烈殉國,年僅37歲。朱德同志聞訊于6月2日以詩痛悼:“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為紀念左權,緬懷將軍,激勵后代,醴陵市在城區西山公園中建起了以左權將軍塑像為主體的紀念碑塑像群。塑像高5.5米.基座前方正中嵌大理石碑,鐫刻原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1986年7月9日題寫的“左權將軍紀念碑”7個大字。碑志為彭德懷1942年10月10日撰寫,1987年7月l日中共醴陵市委員會,醴陵市人民政府重鐫。紀念碑后立有一道碑墻,嵌有周恩來、朱德、賀龍、董必武、葉劍英、陸定一等領導同志悼念左權將軍的題詞碑刻。該紀念碑成為醴陵市革命思想教育的基地,同時成為湖南紅色旅游的重要景點。 四景 歡笑落西陽——仙山公園勝境 500){this.width = 500;}" border=0>西山公園是醴陵市城市建設規劃濃墨重彩的一筆,近年來,公園內綠樹成蔭,花草成叢,園林小品千姿百態。爬上神怡樓極目眺望,醴陵城區盡收眼底,淥水蜿蜒環繞西山順勢而流。園中葬有紅拂女,從此流傳著紅拂女與唐朝開國功臣李靖悲壯的愛情故事,漢白玉的墓碑上刻有“紅拂有知應識我,青山何幸此埋香”的呤墓詩詞;有李畋殿,醴陵花炮的祖師在此圓寂安睡,花炮產業和花炮文化就是從此地向全世界傳播的;有著名的淥江書院,左宗堂曾任該書院山長,從此在這發跡;園內還種有象征著中日友好的櫻花林。如今園內水泥道路貫通,路燈齊全,游玩設施增多。早晚休閑、爬山鍛煉的人絡繹不絕,恰是春晴踏青,酷暑消夏,重九登高,乃至寒冬賞雪的旅游、休閑好去處。五景 五彩映官窯——醴陵紅色官窯 500){this.width = 500;}" border=0>湖南醴陵,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瓷都”之一,素有“瓷城”的美譽。有著近2000年的陶瓷生產歷史,在國內外久負盛名。醴陵瓷器精工細作,“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獨具魅力,醴陵釉下五彩瓷更是瓷業一絕,它瓷質細膩、晶瑩潤澤;色彩繽紛、清雅明凈;造型新穎、裝飾雅致,加之耐酸堿,無鉛毒,永不褪色,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贏得了“天下名瓷出醴陵”的贊譽。尤其是醴陵紅色官窯,是湖南省醴陵群力藝術陶瓷有限公司于70年代初為毛主席、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朱榕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特制生活用瓷、禮品瓷、國賓用瓷,為黨的十六大和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特制專用瓷而因此得名的,也稱“毛瓷”,如今已成文物界和收藏界爭相競購的絕版限量產品。外國專家評說紅色官窯是“世界陶瓷經典秘處”,2003年國家旅游部門將紅色官窯定為定點工業旅游線。 六景 火鳳迎朝陽——醴陵車站廣場 500){this.width = 500;}" border=0>醴陵火車站是浙贛復線最重要的一個車站。車站廣場既是上下旅客的活動場所,又是城區市民休閑的好去處。廣場于2000年開始重修,奇花異草,名貴樹種在這落戶,玉石護欄,雄氣石獅將此點綴,噴泉噴出各種花樣,配以彩色燈光,真是色彩斑斕,五彩繽紛。象征著醴陵的廣場雕塑既像百鳥朝鳳,又像鳳凰如飛,無不吸引著過往的旅客和游人。目前,浙贛線電化提速改造工程株洲—醴陵段已經開始實施,它是我國第一條按時速200公里標準進行電氣化設計改造的干線鐵路,也是全線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的標志性工程。該站鐵路、廣場建設為該市經濟發展、城市景觀增添了一道風景線。 七景 瓷城逢盛世——柵田盛世廣場 500){this.width = 500;}" border=0>柵田廣場位于醴陵城區的東門,是320國道與106國道浙贛復線交匯的地方,2005年我市將他建設成醴陵最大規模的廣場,廣場主題突出了“天下名瓷出醴陵”的瓷城特色,將早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的釉下彩荷花瓶巨型雕塑聳立在廣場中央,讓人們一進城區就置身于瓷城文化的氛圍之中,享受著瓷城文化給你帶來的愉悅,同時,使我市改寫了沒有大型陶瓷雕塑的歷史。 八景 紫氣從東來——老子倒騎青牛 500){this.width = 500;}" border=0>淥江之濱,西山之下,新添了“老子倒騎青牛”的雕塑。用銅鑄造,重數噸。它吸淥江之水秀,沾西山之靈氣,傳東方之神韻,望紫氣從東來。給瓷城帶來了文明,帶來了祥瑞。 它取材于《老子騎青牛》的典故。相傳在周時,函谷關關令尹喜,愛好學習,喜歡天文,善觀天象,為官清正,屢被擢遷。據說有一天,他出巡關口,望見一輪紅日噴薄欲出,霞光萬道,突然看見層巒疊峰間,云蒸霞蔚處,一團紫氣繚繞,飄然而至。尹喜見此奇景,欣喜若狂,高興地說道:“紫氣東來,必有異人前來過關!”于是,他靜心多日,恭候異人光臨。老子在西游途中,倒騎青牛來到關下,本想化妝蒙混過關,誰知尹喜得知有異人過關,忙到關前下拜。老子見狀心想這是命中注定的異人相會。尹喜確認真是老子后,真是又驚又喜,苦苦挽留,并拜老子為師。兩人有緣相遇,交談投機。老子看到尹喜虔誠備至、求知若渴的態度,欣然允諾留下閉門著書。這便有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彪炳千秋的名著《道德經》。從此,“紫氣東來”就廣泛地用來表示祥瑞。 青牛是一種性情溫和、柔順服從的動物,且有忍辱負重、堅韌不撥的特點。《易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既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思想主旨,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老子騎青牛》的雕塑在此誕生,將激勵著瓷城兒女不斷求索,不斷進取,走向文明,走向世界
關鍵字: 東臺 市政府 景觀 湖南 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