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地區白族火把節日
張家界市區域內的白族人舉行的火把節與消滅害蟲、保護莊稼有關。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這天晚上,各家都要點火把,全村的火把集中起來后,人們從火堆上來回跨越,以祈求火神祛邪避災。此外,張家界地區有特色的節日還有:二月初二,土地神生日,作土地會。二月十五日,為花朝大期,幼女穿耳;男女多于此時婚配。
三月三日,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節”。清明插柳葉于門,謂之“清門”,取一年合家清吉之兆。又以絲棉五色紙制彩幡,掛于祖墳頂,親族為死者祭掃墳墓,叫“插青”或“掛青”,意為掛念親人。四月初八“浴佛節”。此日,農夫俱休息一日,是鄉間古老勞動節。端午節,凡附近寺觀,必印送張真人圖像,至節日必懸掛堂中,小兒輩則以雄黃涂額,以避“邪毒”。當日則食棕子飲菖蒲,系艾蒿懸于門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于澧水賽龍舟。端午節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為小端午,十五為大端午。六月初六日,土家人曬衣服,謂之“覃后曬皮”,傳說這天是明初土家首領覃后王殉難忌日,為土家族一大民族節日。七月七夕,婦女結彩綢對月穿織,陳瓜果于道以祀牛郎織女。中秋節,土家族不興賞月,吃月餅則是土漢共有的習俗。土家人過中秋別有特色,他們披著皎潔的月光,去冬瓜園里偷瓜,給無生育之夫婦“送子”。十一月十九日,為太陽神生辰,各家皆晨起焚香,極恭敬。
關鍵字: 害蟲 張家界市 特色 白族火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