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湘西土家滴水床和苗族趕秋節
特色湘西-土家滴水床
土家滴水床的來由:
以前土家男女青年結婚,男家要打一架“滴水床”。滴水床并不滴水,只是形狀上好像屋檐的滴水一樣。素常有一道滴水和兩道滴水之分。兩道滴水床,又稱為“出一步”床,雕龍畫鳳,十分講究,堪稱土家一絕。一道滴水和二道滴水之間為踏板,寬六市尺零半寸,深四市尺零半寸,左右設床頭柜,可當坐凳,主要木雕在二道滴水上,如“八仙過海”、“金瓜垂吊”、“龍鳳呈祥”以及各種花紋的“芽飾”,加上漆工藝術處理,顯得斑斕絢麗。按鄂西習俗,床的尺碼,均不得用整數,必須加半寸,俗話說,“床不離半,屋不離八”,“半”由“伴”的偕音而來,“八”由“要得發,不離八”而來,一般木工都懂得這個規矩,要是不按這個規矩,東主忌諱不說,還得返工重做。
特色湘西-苗族趕秋節
趕秋節是苗族民間在秋收前或立秋前舉行的娛樂、互市、男女青年交往與慶祝豐收即將到來等為內容的大型民間節日活動。
關于趕秋的由來,有的說是趕“立秋日”,有的說是“趕秋千”。相傳很久以前,苗寨有個名叫巴貴達惹的青年,英武善射,為人正直,深受眾人仰慕。一天,他外出打獵,見一山鷹從空中掠過,便舉手拉弓,一箭射中。與山鷹同時墜落的,還有一只花鞋。這只花鞋,繡工極為精巧,一看就出自聰明美麗的苗寨姑娘之手。巴貴達惹決意找到這只花鞋的主人。他設計、制造了一種同時能坐8個人的風車,取名“八人秋”。立秋這天,他邀約遠近村寨的男女前來打秋取樂。打秋千本是苗族姑娘最喜歡的活動,巴貴達惹想,那個做花鞋的姑娘,一定會來。果然,他愿望實現了。他找到了那只花鞋的主人,美麗的姑娘七娘。后來,他們通過對唱苗歌建立了感情,結成夫妻,生活十分美滿幸福。從那以后,人們沿襲此例,一年一度地舉行這種活動。
而有的地方相傳是神農派一男一女去東方,尋得種子回來,種五谷獲得豐收,于是苗族先民稱這對男女為秋公秋婆,趕秋節就是苗族先民為感恩神農及秋公秋婆而舉行的民間節日活動。趕秋節反映著苗族人民對五谷豐收、六畜興旺與幸福的追求。
關鍵字: 水 特色 結婚 苗族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