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面積2萬公頃,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森林植被及珍稀動植物。八大公山地形復雜、山川交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由于受第四紀冰川影響較小和歷史上很少受到人為破壞,區內分布著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保存著的種類繁多的植物,植物種類有3000多種,是鵝掌楸、青錢柳、水青樹等古老植物的保存中心,特別是以珙桐為主的成片混交林,形成了罕見的植物群落。區內脊椎動物有150多種,其中水鹿、蘇門羚、白冠長尾雉、紅腹角雉等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該保護區對研究亞熱帶森林發生發展規律和保護珍稀瀕危動植物具重要的科學價值。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位于湘西北的桑植縣境內,距桑植縣城85 公里,海拔自346米至2003米,由斗蓬山、杉木界、天平山三大林區組成,與湖南、湖北兩省四縣七個鄉鎮十五個村相鄰。總面積2.32 萬公傾,森林蓄積量106.4萬立方米。1984 年由省人民政府確立為我省首批23處自然保護區之一,1986 年經國務院確定為我國第一批20個國家保護區之一的森林和野生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90 年4月經張家界市政府批準成立“湖南八大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處。1993 年7月納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一、植物資源獨特的地理氣候等條件,孕育了大量的植物物種資源,據初步考察表明:該區有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28 種,如珙桐、銀杏等;該區被專家稱為我國古老子遺樹種的保存中心,“活化石的標本園。區內有藥用植物1000余種,對癌癥有較高療效的獨角蓮、紅豆杉、蓖子三尖杉;對消腫解毒有奇效的八角蓮、山苦瓜都有大宗出產。二、動物資源由于地形復雜、氣候濕潤,植被覆蓋好,野生動物繁衍生息條件十分優越。區內已查證的脊椎動物有146 種,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17種。如金錢豹、云豹、獼猴、毛冠鹿、林麝、蘇門羚、水鹿、白冠長尾雉、大鯢、紅腹角雉等。1991 年聯合國野生動物基金會專家從糞便、足跡上判斷,認為山中有華南虎。該區昆蟲資源也很豐富,現已采集到昆蟲22 目、177科、2482種,其中發現新種34 個。三、氣候資源本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1.5℃,最熱月(七月)為22.8℃,極端最低氣溫為-15℃,年降雨量2105.4毫米,為我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夏季,這里是難得的開會、渡假、旅游、避暑勝地。四、旅游資源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以“幽、野、奇、險、神為其主要特色點的森林景觀會使人飄然若醉,七姊妹、十六兄弟、醉漢林、仙人池、棋盤巖、四門洞、夫妻樹、情人屋、烏龍潭、乾隆鎖匪洞、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紀念地等121處自然和人文景觀,能激發人們的無盡暇想,保護區內現已通路、通電、通水,并且建了可接待近100人的中檔賓館,會使你留戀忘返。具有“森林母樹之稱的亮葉水清桐。五、水利資源 八大公山保護區是我省的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年降雨量達2105毫米,因而水源充足。據專家考察,在保護區內天平山可建一個938米的全國第一的高水頭蓄能電站,可裝機1.8萬千瓦,年發電量近1億度,遠大于賀龍電站發電量,而且總投資僅8800多萬元,每千瓦裝機4931元,每度電投資僅9分錢,而且移民少,淹沒損失少。可見保護區又是投資建電站最理想的地方。六、生態效益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內有352條溪溝,是澧水的正宗發源地。據水利專家預算:每年流入洞庭湖的泥沙量由原來的年流量30萬噸減少到現在的不足2萬噸,洪澇災害發生的次數由原來的每年1-3次減少到現在三年一次。如果保護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必然招致生態系統失調,水土流失嚴重,后果不堪設想。另據專家學者考察定論,整個保護區的生態經濟效益可值13億元以上;充足的水源還能滿足澧水下游20個縣1500萬人口,以及1200萬畝稻田的水源供應,可見其生態社會效益的作用之大,也堪稱無價之寶。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桑植的,也是張家界的,更是湖南省的,她屬于人民、屬于全人類,全社會都要保護她、關心她。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竭誠歡迎國內外朋友前來旅游觀光,投資開發、科研考察。
關鍵字: 保護區 天平山 張家界 湖南省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