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歸元禪寺
在武漢市漢陽翠微街西端,為武漢市四大叢林之一(叢林意為“眾僧聚居一處有如眾木相依為林”)。武漢的佛教名寺歸元禪寺,為清順治15年(1658年)由白光法師在清朝漢陽寺人王氏葵園舊址上興建,取“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的佛偈而命名,經過前后6年的艱苦創業建起了大雄寶殿、禪堂、客堂齋堂、韋馱殿和方室等,使歸元寺初具規模。其與寶通寺、蓮溪寺、正覺寺合稱武漢四大叢林。寺廟坐落在武漢市漢陽區翠微路西端、漢陽鐘家村,占地46900平方米,殿舍200余間,建筑面積200000平方米。寺廟建筑、佛教經典、全身佛像潔白無瑕的玉佛,歷經“文革”浩劫而幸存完整,其中尤以羅漢堂供奉的500尊金身羅漢為該寺的重點特色之一。寺內林木蒼郁蔥籠,與巍峨的殿閣建筑協調一致。分東、南、西、北、中五個院庭,現存殿堂樓閣二十八棟,俯看平面布局是“袈裟”形狀。走進該寺門樓是一處庭院,由庭院進入山門,黃色門墻上書“歸元禪閣”四字。邁過山門,便進入歸元寺內院。院內由云墻分割成為北院、中院和南院三個各具特色的院落。大雄寶殿、藏經閣和羅漢堂分別組成三個院落的主題建筑群,通過兩個圓洞門把院落和建筑群融為一體。山門內便是中院(即正院),只見左右聳立鐘鼓二樓,正門上有一塊紅府匾額,上書“歸元古剎”四個金字。門兩旁有對聯一幅:大別臨江侍,江城荷日朝。門兩廂有花壇種有海桐、夾竹桃等綠葉紅花植物,與粉墻映襯,色彩鮮麗。門前有座用石欄圍圈的長方形水池,為觀魚池。池中立有掇石假山,綠葉紅蓮,金魚穿插其間。觀魚池的北面,過翠微妙境圓門,便是北院。院內梅花、玉蘭、紫薇、桂崐花、筆柏和棕櫚等花木,紅綠相映,五彩繽紛。院內有翠微山、翠微泉、翠微古池和翠微一亭、二亭、三亭。與北院形成對景的是南院,南院洞門題額法相莊嚴雖不及北院場地廣闊,但也是一處引人入勝的院落。歸元寺歷經100多年建設,方完成整體規模,是湖北四大佛教禪寺之一,國家重點佛教寺院。寺廟以弘揚佛法聞名于世,以建筑完美、雕塑絕妙、珍藏豐富而聲震佛門,幾百年來一直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中外游客游玩的名勝。港澳同胞、海外僑胞的及眾多國家和地區的游客及首腦,柬埔寨西哈努克國王、美國國務卿基等政要,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康弘等先來此觀賞游,有的人還品嘗了歸元寺的傳統素齋。,并分別贈送了禮品。我國不少知名人士到此一歸元寺佛教是在公元前六至五世紀由位于今尼伯爾境內一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釋迦牟尼sakyamuni(前565-前486)所創。
關鍵字: 佛教 命名 大雄寶殿 武漢市 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