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家鄉的石人山
讀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總是被那雨中登山的浪漫誘惑著,一直期盼著能有這樣的機會。這一次,“天公作美”,終于圓了我雨中登山的夢。不過不是登泰山,而是家鄉的石人山。 石人山是伏牛山脈的第二高峰,古稱堯山,因堯孫為祭祖立堯祠而得名。戰國時,思想家墨子降世于堯山腳下。石人山自古就有奇峰,怪石,紅葉,飛瀑,云海的壯觀。宋代詩人梅堯臣還在此留下了:“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的贊嘆。 我們早上出發時,天空陰沉沉的,剛到山腳,零星的小雨就飄落下來。抬眼望去,整個石人山籠罩在濃濃的霧靄中,讓人難以看清它的真面目。 開著車沿山路蜿蜒而上,清涼濕潤的山風撲面而來,深深地吸上幾口,似乎還能聞到山花的清香。山路一邊是郁郁蔥蔥的山谷,潺潺的溪流隨著山勢的上升,在山谷中時隱時現,更顯出山谷的幽深與神秘。 過了通天門,踏著青石板鋪就的山路拾級而上,此時雨點更大了。遠處如煙如雨,忽濃忽淡的霧氣中幾個山峰時隱時現,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一切都是那么虛幻縹緲。想必古人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是因此而發吧! 石人山有很多古老的傳說。每一個山峰,每一棵古樹都有一個故事。石人山,因主峰之巔有一尊形似人體的巨石高聳入云得名。傳說中,天上的神牛偷飲了玉帝的瓊漿玉液,潛逃到此地,玉帝派遣了七十五個天神下凡捉拿,王母娘娘感念神牛一生耕耘,不辭勞苦,便乘寶轎,率領瑤池神蛙、神龜前來搭救。不料金雞一聲啼曉,驚得王母娘娘棄轎騰云而去,所有的天神將軍、白牛、神龜以及寶轎都立地定格,幻化成巖石,永遠留在了這里。現在,這些名為“王母轎”、“大將軍”、“白牛城”、“龜望月”等山峰,靜靜地矗立在那里,似乎在向后人訴說這一神話故事。而名為“太白醉酒”的山峰則取其形似,遠遠望去,只見詩仙李白舉著酒杯,高高地端坐在云霄中,身姿瀟灑飄逸。 纜車上,陣陣濃霧隨著山風撲面而來,回頭俯瞰,云霧繚繞,青墨色的山峰如披上一層紗幔,影影綽綽更加神秘了。很快,纜車到了西觀景臺,放眼望去,四周云走霧游,座座山峰如同在云海中漂浮一般,陣陣山風吹過,云霧隨之翻騰流走,讓人疑似在仙境,有夢幻般的感覺。 雨還在淅瀝地下著,我們繼續往上爬。山路邊的峭壁上還不時伸出一棵棵造型奇異的松樹,有的盤根錯節,有的蒼勁傲然,有的似字又似畫。此時已經距山頂不遠,我們正要一鼓作氣登頂,有游客從山頂下來說上面的山路太泥濘,很容易滑倒發生危險。于是,我們沿原路返回,又一次在空中體會了騰云駕霧的感覺。
關鍵字: 思想家 泰山 登山 石人山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