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夜宿客家土樓琴聲悠揚
黃昏時,我們來到了田螺坑土樓群的山腳下。
導游說,站在這兒看土樓,就猶如看布達拉宮。站在山上看土樓,猶如飛碟降人間。
夕陽西下,舉目而望,層層梯田相擁,處處翠綠掩映,四座圓樓環繞一方樓,依山就勢,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渾然天成,如西藏的布達拉宮,巍峨聳立,莊嚴肅穆,構成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絕景。隨著觀看角度的變化,田螺坑景觀魔術般地不斷變幻,圓樓時而在前時而退后,方樓時而隱蔽時而暴露。
田螺坑土樓群位于南靖縣西部的書洋鎮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由方形的步云樓和圓形的振昌樓、瑞云樓、和昌樓、文昌樓組成。方樓步云樓居中,其余4座環繞周圍,依山勢錯落布局。均為黃氏族人,以農耕為主業。當地人戲稱“四菜一湯”。
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樓是個豐富多彩的小社會。
福建土樓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墻厚一至二米,一二層不開窗,僅有的堅固大門一關,土樓便成堅不可摧的堡壘。為防火攻,門上設有漏水漏沙裝置,緊急時樓內居民還可從地下暗道逃出。
如今,土樓早已不再是堡壘,但那些完備而精致的防御設施,仍讓人們拍案驚奇。厚重的福建土樓,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發人深省的楹聯匾額,與樓共存的私塾學堂,教化育人的壁畫彩繪,無不激蕩著歷朝歷代土樓人家“修身齊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
田螺坑土樓群,因地形像田螺,四周又群山高聳,中間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
晚飯后,我們登山去了觀景臺。
暮色中,從上俯瞰,燈光燦爛中,四座圓樓簇擁著一座方樓,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絕倫,璀璨奪目,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令人嘆為觀止。
那天晚上,我們住宿在文昌樓。
土樓一般是不讓游客上樓的。
由于我們住宿的房間在文昌樓的三樓上,自然而然,這樓上樓下就任由我們看了。
于是,一進文昌樓,我就急不可待地打量起這橢圓形土樓來。
文昌樓坐東北朝西南,高三層,每層32間。
一層是廚房,二層是倉庫,對外不開窗,對內少開窗,三層是臥室,對外開長條形小窗,對內開直欞窗或其它種窗。其實,三樓上還有一層,只是房間的空間要矮了許多,人進去后很難直腰。
土樓的屋頂非常平緩,屋瓦是青瓦。
中脊和出水口都用青磚壓牢,既防風又點綴屋面。
站在文昌樓第三層往后看,土樓成層次排列,與樓后的大山相融洽,顯得特別壯觀。
文昌樓是橢圓形的。
為什么呢?
一說是受地形的限制,如果建成圓形的,只能建一個小的圓樓。
一說是為了懷念到此放養母鴨的先祖。讓樓形狀如一只大鴨蛋。
文昌樓的大門是由厚達10厘米的杉木門板及鐵皮制作,非常牢固。
大門廳是出入的通道和家人聚會、休息場所,如今都在兩邊擺上各種土特產了,讓游客選購。
土樓的內外墻是同心圓砌成的圓弧,外長內短,房間的隔墻呈放射狀,房間就像柑桔一瓣瓣圍聚成一周,當地人稱“斧頭間”。
土樓的中心是露天大天井,房門和窗戶都朝天井開。
天井內有一口水井,還有米碓、谷礱、石磨、風車等設施。逢年過節,田螺坑人會用門廳處的石碓打制糍粑,敬奉祖先,祭拜神靈,祈求來年豐收,全家人品嘗糍粑,其樂融融。
與大門廳相對的是敞廳,是土樓人家操辦紅白喜事的場所。
土樓內設有兩部公梯,布置在與廳堂軸線垂直的橫軸兩端。
土樓的人十分好客。
那天晚飯后,土樓人就開始吹拉彈了,琴聲悠揚,熱情邀請客人唱歌。
第二天早飯后,我們趁散步之機,把另外幾座土樓打量了一番,留在了心里。
四菜一湯 (2)
四菜一湯 (5)
四菜一湯 (6)
四菜一湯 (8)
四菜一湯 (10)
四菜一湯 (11)
四菜一湯 (14)
四菜一湯 (15)
四菜一湯 (16)
四菜一湯 (18)
四菜一湯 (20)
四菜一湯 (24)
四菜一湯 (25)
四菜一湯 (27)
四菜一湯 (29)
四菜一湯 (30)
四菜一湯 (32)
關鍵字: 人間 導游 布達拉宮 飛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