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張氏人家塔下村景如畫
出東歪西斜的裕昌樓,我們去了有江南水鄉之稱的塔下村。
塔下村得此稱,就在于有水。
有水就有了靈性。
塔下村是不大的一個村子,村中有一條小溪悠悠地流淌。
空幽的小山谷,建筑與水的完美結合。
塔下村是一個客家人的村落,全村人姓張。早年,村里有不少人“下南洋”,主要在泰國和緬甸。事業有成后,回鄉鋪路搭橋,光耀門楣。于是,不大的塔下村里就有了五座形態各異的橋。
進村的三公里的柏油路,也是華僑捐建的。
土樓的以粗獷名天下。
塔下村卻顯得那樣的柔媚。
塔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西部,是漳州著名的僑鄉,首批15個中國景觀村落之一。
這個村的歷史悠久,建于1426年,現有300多戶人家。
土樓沿河而建,非常均勻地分布在兩岸。
土樓形態豐富,有常見的方形、圓形土樓,還有圍裙形、曲尺形土樓,最獨特的是還有浙杭水鄉模式單院式土木、磚木結構的吊角樓,形成大樓帶小樓、高低錯落布局的奇妙景觀。
塔下村是一個中國典型客家村落。
一道彎彎曲曲的山溪從峽谷中穿過,溪水快快活活地流淌,水色清明澄碧。
塔下村的張氏家廟——德遠堂,是張姓族人于明朝后期在村莊東面山坡、肇基始祖原住地上建造的。
家廟后面是一片眉月形斜坡的草地,宛若天然地毯。
草地連著一片蔥郁的風水林,樹林隨著山峰向上延伸,直入云天,風吹林濤,氣勢磅礴。
張氏族規中規定,凡中舉、中進士或取得一定官職的鄉賢,可在祠堂前樹石龍旗桿,藉以激發人們努力向上。德遠堂前豎立的石龍旗桿,上面刻著姓名、世次、功名、年代科次、官銜品位爵位及立石龍旗桿的年代等文字。德遠堂前石坪上的石龍旗桿,共有23根,根根高度都在10米以上。石桿頂端,雕有象征文官的“朝天文筆”和象征武將的“臥地雄獅”,世代彰顯著本村先賢們的無量功德,激勵后生們繼往開來,光宗耀祖。
張氏家廟德遠堂已有四百多年歷史。
正面古式牌樓上是彩色瓷片鑲嵌的雙龍戲珠,形象栩栩如生。
屋脊上的各色瓷片剪黏的浮雕,有三國志、八仙、封神榜等歷史流傳人物;有龍、虎、獅、麒麟、鳳凰、雉雞等珍禽名獸;有牡丹花、山茶花、蘭花、菊花等花草。百獸爭鳴,百花爭艷,構圖精巧,形神兼備。殿內雕龍畫鳳,木石裝飾富麗堂皇,別具風格。
小橋流水、土樓人家,把塔下村裝點得分外妖嬈。
閩江南 (3)
閩江南 (5)
閩江南 (6)
閩江南 (8)
閩江南 (11)
閩江南 (13)
閩江南 (15)
閩江南 (16)
閩江南 (17)
閩江南 (20)
閩江南 (23)
閩江南 (26)
閩江南 (28)
閩江南 (31)
閩江南 (32)
閩江南 (35)
關鍵字: 江南水鄉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