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實拍東歪西斜第一樓
天終于晴了,太陽把一張笑臉灑了下來,我們的心也亮了。
下午一時許,我們驅車來到南靖縣土樓驗票處驗票后,直接去了東歪西斜樓。
樓前的公路邊上,立有一紅牌,上書“中華第一奇樓東歪西斜700年裕昌樓”。
下公路,過一石橋,就是俗稱東歪西斜的裕昌樓。
這個時候,參觀的游客很多,如同趕集一般。
手邊的資料上說,裕昌樓位于南靖縣書洋鎮下版村,建于元末明初(約1308年)。樓高18.4米,直徑54米。
裕昌樓是劉、羅、張、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
整座樓劃分為間數不等的五大卦,大卦每層12間,小卦每層9間,每卦設一部樓梯,每個家庭各居一卦。樓高5層,每層有54間大小相同的斧狀間,整座樓共有房間270間。底層為廚房,家家廚房里有一口深1米、寬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凈甘甜。
樓內天井中心建有單層圓形祖堂,祖堂前面天井用卵石鋪成大圓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
裕昌樓雖然東歪西斜,可七百年來,土樓卻保存極為完好。
我在一缺口處看了看,土樓的壘土墻有2尺多厚。估計那時的土炮是打不垮的。
一座土樓把門一關就是一個世界。
家家的廚房有水井和下水道。
在土樓的中央有一口防火井和家廟等,如果收獲了糧食和食物,土樓人完全可以不出外面,就可以生存下去。
真是一座城池。
裕昌樓,又稱東歪西倒樓,說的是樓的柱子,既有直的柱子又有斜的柱子。三層以上的梁、楹、柱都從左向右傾斜,最大的傾斜度達到15%。那斜梁歪帶來的不規則門框、不對稱窗戶。好像要存心破壞中國建筑常有的嚴謹構圖方式似的。
據樓內老人介紹,這座土樓建成后不久,原本端端正正的梁柱就變得歪歪斜斜,看起來就像要散落倒塌的樣子。
有個故事,說當年建樓時,泥水匠與木匠師傅由五姓人家輪流供飯和照料。
有一天,山里來了寒流,幾個木匠師傅冷得睡不著,干脆起床加班取暖,本想主人聽到木作聲一定會送來熱騰騰的點心,沒想到到了半夜也沒動靜,因此,好生怨言的木匠就在柱子榫頭上作了手腳。
當時,因各層尚未鋪松木樓板,各間也未進行抹壁裝修,所以,主人沒有發現樓柱有異樣。
一年后,墻體干得堅實要鋪木板時,人們才發現三層以上的梁柱全都歪歪斜斜的,花巨大心血建樓的五姓族人找到木匠師傅,得到的回答是“地理生成,安居無事”。
聽信木匠師傅“謊言”的土樓人看到梁柱雖然都歪歪斜斜的,但墻體依然沒有變形,便在各自單元房間抹壁安門窗,陸續搬入居住。
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而裕昌樓卻是下梁正來上梁歪,柱斜梁歪樓身正。
裕昌樓就這樣七歪八斜的經歷了七百年的風雨侵蝕,無數次地震,依然如故,世人震撼。
開始,不知何種原因,那樓是不準游客上去的。會不會樓斜怕塌?
后來一打聽才知道,樓上是他們住宿的地方,而且景區沒有給補貼。
樓上始終有兩三人在巡視,看見游客一上樓,巡視者極不客氣地吼叫,斥責游客。
樓下倒也很熱鬧,家家的廚房門大開。
門前都擺滿了小攤,大多數是銷售茶葉的。
小攤上的茶葉明碼標價。
攤主手很靈巧,一面么喝生意,一面招呼游客,還一面撿掇茶葉中的粗梗。
那茶葉沒有撿出粗梗時,極不好看,一旦撿掇好粗梗后,那茶葉看上去就精細多了。
一到茶葉小攤前,攤主都邀請你進屋去看看廚房里的水井和下水道。
特別樂意拍照。
然后,又熱情地邀請你在小攤坐一坐,手極為迅速地泡了茶,把一小盅茶水遞到你手里。
當然,攤主更愿意游客掏錢了。
東歪西斜樓 (1)
東歪西斜樓 (3)
東歪西斜樓 (5)
東歪西斜樓 (6)
東歪西斜樓 (7)
東歪西斜樓 (11)
東歪西斜樓 (12)
東歪西斜樓 (14)
東歪西斜樓 (26)
東歪西斜樓 (27)
東歪西斜樓 (29)
東歪西斜樓 (31)
東歪西斜樓 (32)
東歪西斜樓 (33)
東歪西斜樓 (34)
關鍵字: 南靖縣 福建 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