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諸葛村——被跟蹤了
逛了一天,意猶未盡,眼見日落天邊,趕緊跑回天一堂住處吃了飯、換了夜行衣,準備好夜游諸葛村。 天未盡黑,家家門前的燈籠卻已點燃,映照著大大的“諸葛”字樣。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身在“八陣圖”,不知八卦形。白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夜里。夜晚的巷子里不見一個人,九宮八卦弄得我暈頭轉向,不知不覺來到一個白天未見到的池塘,費了一番功夫才回到路上,來到了大公堂。 夜晚的大公堂沒有了白天旅行團的喧擾,才煥發了它的寧靜、肅穆和威嚴。我支起了三腳架,把這份莊嚴記入了相機里。大公堂邊玩耍著的兩個小男孩中的一個向我這邊走來,安靜地看著我自拍。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離開大公堂,走入一條巷子,諸葛村巷子里相對的兩家的門是錯著開,各自的門對應著對面鄰居的院墻,保護隱私,也避免了兩家人出來進去而引發的矛盾。真是“距離產生美”。 幽暗的巷子里,黃色燈籠散發出溫暖的氣息,即便獨行者,也不會感到孤寂。又立起三腳架,對準了燈籠。小男孩一直跟著我,似乎是對我的三腳架產生了興趣,不過只是遠遠地看著,并不靠近。我對他微笑,小男孩在我的笑容里向我靠近。我定時后,他就跑到鏡頭后,看著畫面中的燈籠和我,不時地笑著。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找到去上塘的方向,繼續前行。即將走錯路時,跟在我身后十多米遠的小男孩會突然說:“這邊”,然后又不言語了,靜靜地跟著我。 來到上塘,與村中其他地方漆黑一片正相反,圍繞上塘一圈的店鋪、飯館、大排檔燈籠火通明,熱鬧得很,為數不多的住宿在村里的游人似乎都聚集到這里。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這次支起三腳架引來了一個精神似乎不太正常的男人,嘴里喊著:“孔明后人,# $ % & * @ ……”,看了我一會,就走開了,繼續喊著聽不太清楚的話,似乎并不在意別人是否聽懂,只是要喊出來。 在遠處的一位老人的眼里,我這樣繞著三腳架跑來跑去也許很搞笑,于是他也過來看我究竟在干什么。 走下上塘的臺階,來到白天村民洗衣的水邊,繼續我臭美的自拍,擺弄著pose;臺階上邊,除了那個小男孩,那位老人,還有一對父女在看著我跑來跑去的自拍表演。老人很感興趣,問我:“一個人來的?”“啊!是呀”。之后,老人和小男孩索性走下來看著相機的畫面,指點我:“你沒在里面,向左一點,再向下一點。”“哎呀!你的臉太大了,向后一點。”;當定時到了,閃光燈閃爍的那一剎那,他們的臉上充滿滿意的微笑。好可愛的自拍助手啊! 受到感染,那對父女也走下臺階,要我幫他們拍張合照,鏡頭前幸福的父親和可愛的女兒不需要擺pose,完美的影像不經意間凝固在我的鏡頭里。父親留下qq和電話等我發照片給他,女兒歡快地和我告別。 突然,孔明燈出現在夜空中。人們聚集在一個出售孔明燈的店鋪門口。于是,我轉移陣地,來到店鋪旁,要近距離拍攝孔明燈起飛的全程。大家在燈的四周寫上祝福的話語后,點燃孔明燈,在松手的一瞬,似云彩飄逸一樣優雅地飛起,速度出奇的快,十幾秒后大大的孔明燈變成一個小點,三十秒后完全不見了蹤跡。感慨美好的事物帶給我們的愉悅總是這么短暫,但有這幾十秒已足夠。 (孔明燈初升,在眾多店鋪的紅色燈籠上面一點,底部發黃色的那個紅色孔明燈才剛升起)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由于速度太快,這張照片中的孔明燈變了形)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鏡頭從夜空又轉向上塘,繼續我的自拍。此時,小男孩和老人不見了蹤影,遺憾的是沒有和他們多說些話,我可愛的自拍助手。 一個賣水果的老人,似乎看到了我的寂寞,因為他跳著水果擔子過來看我拍照。和之前的小男孩和老人一樣,他也幫我看著鏡頭的畫面,而且興致勃勃地為我謀劃拍攝角度和對象;像孩子一樣興奮地同意我坐在它的擔子中間自拍,擔子一邊是桔子,另一邊是文旦和柿子。他一邊把水果擺好看,一邊嘆息:“好看的白天都賣了,把這幾個不好看的藏到后邊吧。”還讓我拿著他的稱。我和他聊了很多,越來越喜歡這里的人,道別時,我買了他的桔子。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回到天一堂的住處,抱著跑了一天、又酸又疼的雙腳,卻不覺得累。 回味這里接觸到的人,真是可愛。就像他們的房屋錯開著分布于巷子里一樣,他們的性格也是與人保持著適度、舒適的距離,即不黏糊也不疏離。 他們都關注我,因為我是唯一夜里拍照的游客;我用三腳架自拍時,他們饒有興趣地幫我看鏡頭畫面,提示我該站的位置,卻不去碰我的相機,不會要求直接為我拍照。 就像于丹說的:“野豬愛聚在一起取暖,可身上的刺會扎到對方,于是它們就分開很遠,卻又覺得冷,再聚到一起,就又會被扎傷。人與人之間也是,適度且舒服的距離很難掌握。” 在諸葛村,諸葛后人們掌握了。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未完待續 “諸葛后人的防火意識”,coming soon
關鍵字: 一個人 八卦 八陣圖 燈籠 諸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