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城隍廟
嵊州城隍廟位于城內鹿胎山南麓,是一座江南一帶很有名氣的建筑。該廟初建于1345年,由于年代久遠,建筑遭受多種自然災害的侵襲,尤其是白蟻的蛀蝕,歷史上曾十一次修建。近幾年又經大規模重修,現已修竣對外開放。南宋朱熹游嵊州時曾到鹿胎山登城隍廟,題“溪山第一四字,故嵊州城隍廟又有“溪山第一樓的稱號。城隍廟建筑規模宏大,選材講究,雕刻精湛,裝飾協調,整體和諧,稱譽江南,堪稱一絕。始建年代較早,宋《嘉泰會稽志》中已有文字記載。現存建筑系清嘉慶九年重修。該廟廟貌恢宏,在城隍廟同類建筑中數全省第一。建有八字屏風、月臺、溪山第一樓、儀門、戲臺、城隍殿、后大殿,兩側配有耳房、側屋、夾屋、廂房等,設計獨特,布局巧妙。它不但氣勢非凡,且建筑精良,特別是磚、石、木三雕,精美絕論,被譽為江南三雕第一家,世稱“三絕。1989年12月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開始對城隍廟重點修復,2002年9月開放。戲臺與山門相連,被譽為江南古戲臺之冠。坐南朝北。總高14.2米,深闊均為5.17米,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造型優美,藻井雕刻分上下兩層,下層以十六組斗拱每組三朵向上級縮,上層有十六組斗拱和八條倒掛龍相呼應,形成“龍生九子的“九九之數。梁坊和美人靠中,設置戲曲雕刻115件。有《長生殿》、《下河東》、《倭袍》、《目蓮救母》、《借東風》、《蝴蝶夢》等三十四本戲文。四十只斗拱上雕刻四十個古代戲曲人物,有紅線女、崔鶯、張生、唐明皇等。戲臺頂上,屋脊、垂脊、翼角中都雕有戲曲人物。一臺之內,有眾多的戲曲雕刻,當屬罕見,也是越劇從初創到發展時期的藝術搖籃。城隍殿在戲臺北面,2002年重修。四根六米高的石龍柱,用一米見方的大石柱雕刻而成;四處都可見到雕刻,計有500多件作品;主材采用南洋紅木,木質堅硬防蛀防霉;中間四根鐵木金柱,鐵木從印尼進口,造價16萬。供奉的城隍是明代收復澳門的嵊籍兵部尚書喻安性。西側系惠安寺,與城隍廟珠聯壁合,融為一體,由著名高僧悟道法師榮任方丈,善男信女心寄于此。東首與全國第一家戲劇專業博物館和越劇藝術中心相臨,連片成群,景觀迷人。嵊州城隍廟景區是一處人間之福地、藝術天堂。集文化、旅游、宗教、娛樂、購物為一體的旅游勝地,可以修身養性,解讀古越文化,可以越劇尋根,研究三雕藝術;還可以與神對話,去除世塵煩雜hellip;hellip;。
關鍵字: 修身養性 博物館 善男信女 城隍廟 藝術中心 蝴蝶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