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拉野生菌酒樓
云南是食用野生菌最多和烹飪方式最多的省份,它富含人體必須的八種氨基酸,對防癌、抗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香巴拉野生菌酒樓經營正宗的滇菜,其中包括云南野生菌和野味。在傳承云南傳統的野生菌民族特色做法的基礎上進行了科學、營養的改良,同時增加云南特有野味、輔之寧波的海鮮,使之利于廣大顧客口感和身體所需。到過云南的個人無不流連忘返,相信你到過香巴拉野生菌酒樓會美不勝收!香巴拉:滇菜風味,菌來菌往約定俗成的八大菜系里,并不見滇菜蹤影,之后出爐的新八大菜系,竟也沒有滇菜。要不是在香巴拉吃到正宗的云南風味,想必我也會像從未領略過滇菜的人一樣,把它給忽視掉了。然而現在。我開始忿忿不平起來,覺得無論如何應當有滇菜的一席之地吧。在香巴拉吃到的滇菜,汽鍋雞、苦刺花、野生菌之類,都是些新奇、神秘的東西。香巴拉的餐廳布置充滿了云南少數民族風情,藍印花布、布繡壁畫、仿制牛頭,連包廂的名字,也都是一個個云南的勝景,譬如阿盧古洞,譬如怒江峽谷,譬如金沙水岸,仿佛要把整個的云南空降到寧波城了。有汽有鍋,未必就是汽鍋雞“汽鍋雞”三個字,在汪曾祺先生的一個寫昆明菜的文章里看到過。當時也沒在意,以為家里做的,高壓鍋里蒸一蒸,有汽也有鍋的,就可以叫汽鍋雞了。結果鬧了個大笑話。作為滇菜的代表,汽鍋雞可沒有這么隨意。不但做法奇特,還和皇家沾邊,是乾隆下江南時云南臨安府的招待菜肴。乾隆皇帝吃得開心,自然就傳播開來了。據說汽鍋雞的做法是從蒸包子中啟發的,蒸鍋有它的奇異之處,鍋底有喇叭形的氣管,烹飪時噴出的蒸汽蒸熟并凝成湯汁,湯清如鏡。后來附庸風雅的食客詼諧地把汽鍋雞叫做“培養正氣”了。“培養正氣”,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什么絕門武功呢。當然汽鍋雞的出名并不只是做法的奇特,還有獨特的菌王蟲草配方,調入汽鍋中,香氣迷人。在香巴拉吃到“清清純純,一片雞香”的汽鍋雞,何止讓人喜上眉梢,簡直要喜到發尖上去了。只可惜,眉梢和頭發都不好“浸潤”汽鍋雞的美味,我就大肚能容,不客氣地容去了幾乎半只汽鍋雞。吃花的人,怕要被叫做花癡了上來有一盤花菜,我是說用花做的菜,苦刺花炒蛋。苦刺花是生長于云南的一種野花,當天空運來的。這是我第一次把花當菜來吃,很難確切分辨,似乎和一般的蔬菜沒有太大的不同,不過因為是花,自然有種清幽的感覺。后來不知是誰說起了攀枝花,嚇了我一跳,怎么連攀枝花也敢吃啊?個人根深蒂固的記憶里,攀枝花可是四川出產稀有金屬的一個市,一時就沒反應過來。趕忙找服務生來問個究竟,原來攀枝花是一種樹,此樹產此花。吃花,想不明白起來,總覺得有點殘忍,好端端的花怎么就成了嘴下鬼呢,真是“辣嘴摧花”,一點也不憐香惜玉。不過李碧華《吃花》一文里,特地為我們找了個好借口:終歸是要頹敗的,不如吃了它吧。那就吃吧。吃花反正我們也不是第一個了,屈原就已經 “夕餐秋菊之落英”,浪漫的金庸筆下還有香香公主,一個吃花成長的女子,說是渾身散發清幽花香,超凡脫俗。我個人并不指望因為這吃花的事,而成為一個香香公子。不被人擠眉弄眼地說為花癡,那就已經萬事大吉了。不過吃花,確實有一種情調,暗暗地存在,很難用言語來表達,但它會縈繞你很久很久。野生菌種,非一般的誘惑我對菌類的認識很淺顯,除了幾種常見的蘑菇,基本沒有見過,也未曾聽聞。香巴拉餐廳里絕對是個野生菌世界。據服務生說,平均每天都會有20多種新鮮野生菌從昆明空運而來。而季節不同,野生菌種也不同。現在這段時間是牛肝菌、雞油菌和羊肚菌的旺發季節,最嫩最鮮也最有營養。香巴拉里野生菌做法多種,可炒,可煲,還能烤,能烤的叫雞樅,蘸了香油吃,又咸又鮮又辣的,五味雜陳。若是要純正風味,還是煲來得好。雜菌清湯融合了干巴菌、北風菌、牛肝菌、珊瑚菌、雞樅之類,在電磁爐上燒開了水,開水里調入獨特的配料,怎一個“鮮”字了得,堪稱鮮中之王最神奇的是松茸,據史料記載,當年廣島扔下原子彈之后,唯一幸存的植物就是松茸了。古典醫學書注:食野生菌類的益處,明目降火、養血潤燥之類,各菌有各菌的好處。在香巴拉品滇菜風味,看菌來菌往,一派其樂融融。建議菜單(3-4人份)沙松尖、檸汁青瓜、青椒牛肝菌、跺椒牛肉雞油菌、云南小炒肉、雜菌清湯
關鍵字: 云南 傳統 民族 氨基酸 野生菌